淡江校園焦點

本校與李雙澤紀念會共同在淡水校園牧羊草坪舉辦李雙澤紀念碑活動,校長張家宜與李雙澤紀念會曾憲政共同主持揭碑儀式。

活動時間 2007-10-01) 瀏覽人次 4848

本校與李雙澤紀念會共同在淡水校園牧羊草坪舉辦李雙澤紀念碑活動,校長張家宜與李雙澤紀念會曾憲政共同主持揭碑儀式。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馮文星 提供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當眾人沈浸於他的創作歡樂之際,李雙澤卻於1977年9月10日在淡水興化店海濱為救人而不慎溺斃,年僅28歲。其人溺己溺、英勇救人的典範,長駐在我們的心頭。本校與李雙澤紀念會於10月1日(星期一)上午10時在淡水校園牧羊草坪舉辦紀念碑揭碑儀式。紀念碑由雕刻家王秀杞先生設計製作,藝術史家蔣勳先生題碑--「唱自己的歌 民歌淡江事件」,書法家張炳煌先生書寫碑文--「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三日,李雙澤手拿可口可樂瓶走上西洋民謠演唱會舞台,質問我們的歌在哪裡後接連唱了補破網、雨夜花、恆春調與國父紀念歌,於是,唱自己的歌運動便從這裡漩渦般盪開繚繞…」。

10月4日(星期四)下午7時在淡江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舉行演唱會「唱自己的歌演唱會 30年後再見李雙澤」,將邀請30年來創作類型的歌手,第一代的胡德夫將負責演唱李雙澤所創作的歌曲,中生代的雷光夏也是淡江校友,她將演出自己近年來精淬的作品,而新生代的張懸、艾可菊斯、陳永龍等也將共襄盛舉,為一直以來「唱自己的歌」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這場演唱會是由陶曉清、馬世芳母子檔攜手主持,而30多年前李雙澤摔可樂瓶的那場演唱會的主持人正是陶曉清。

本報導連結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馮文星 提供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馮文星 提供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馮文星 提供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馮文星 提供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馮文星 提供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馮文星 提供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在這裡,他充分地展現繪畫、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1975年初到1976年中,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回台後,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西洋民謠演唱會」時,他高聲呼籲「唱自己的歌」,引發熱烈的迴響,這是新歌運動的「淡江事件」。自此,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共完成了:《心曲》、《我知道》、《紅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麗島》、《少年中國》、《我們的早晨》、《送別歌》等9首歌曲。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自由和自信,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
馮文星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