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媒體報導

【中時電子報】 陸中小學必修書法 台生課餘鑑賞

刊登時間 2017-09-10 撰寫 李侑珊 報導來源連結

就在外界憂心高中國文課綱古文課量恐調降之際,大陸教育部已將書法納入中小學課程,讓學生臨摹名家書法,體會古詩、文言文與漢字之美,台灣知名書法家張炳煌比較兩岸國語文教育不禁嘆言:「台灣對國學的重視,已不如大陸。」 大陸教育部在2013年1月發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全國中小學將書法納入必修課程,並將王羲之、顏真卿、趙孟頫等書法大家作品列入綱要,成為學生的臨摹範本。 即便在推出這項教育政策時,大陸官方未將書法列為考試科目,但有感傳統文化傳承工作要從基本教育階段扎根,大陸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今年2月初便對外呼籲,將中小學書法課成績納入高中與大學升學考試。 而為了配合官方政策,山東省教育廳近期發布《山東省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指導意見》,要求省內各級學校,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和藝術教育傳統,建立《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並於9月新學期開始實施,而考試結果將納入學生藝術素質成長檔案,作為未來高中、大學的錄取重要依據。 針對大陸近來積極推展國學,中華書學會會長、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張炳煌認為,台灣使用繁體書寫的正體漢字,在文化傳承理應具備優勢,但近年來青年學子對學習中國古典文學並不熱衷,「學習不扎實,等於放棄文言文,恐導致漢字文化與精神逐漸鬆動」;反觀大陸,近年來透過政府政策執行,整個社會可謂是鋪天蓋地推廣國學,台灣因此顯得並不積極,對國學的重視已不如大陸。 南部一名蔡姓國中國文教師指出,現在的國中生幾乎沒有在學校學寫書法,老師僅是利用課餘時間,帶領學生認識書法字體,「讓大家鑑賞一下、認識一下書法而已」。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則認為,教育部有意在高中國文課調降古文比例、降低國學課量,主要還是有意透過教育環境「去中國化」,「再這樣下去,未來恐會導致學子對中國文史都沒有興趣,連看瓊瑤跟金庸小說都會覺得是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