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媒體報導

【讀書人】 【余光中遺作】藍星曾亮半邊天 為淡江中文系當代詩學論壇而寫

刊登時間 2017-12-15 報導來源連結

藍星創刊迄今,忽忽已逾七十年,後期由淡江大學中文系趙衛民教授接編。明年五月將有紀念活動。他要我寫幾句話表述感想。上世紀五十年代,紀弦大力推廣現代詩,並說現代詩應為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至於移植些什麼?他強調應該是波德萊爾以降的西方現代詩。當時紀弦在成功中學教書,自有熱切的中學生做他的後盾。此事令鍾鼎文與覃子豪深感不安,終於在1956年夏天的某日去廈門街訪我,旋即由三人與鄧禹平、夏菁、蓉子、羅門組成藍星詩社,要出詩刊,並推覃子豪任主編。 我一向認為,詩社的生命不宜超過十年,過此則容易結成幫派,互相標榜,並與社外的別派互相敵視,爭議不休。我更認為,到了十年社員仍未成名,就得怪自己詩才不足或努力不夠。總之,我不認為不應視詩社為領土,而詩刊為堡壘。 當時,除了紀弦的現代派,瘂弦、洛夫的創世紀之外,藍星所行乃中庸之道,一面要現代化,同時又不鄙棄本國古典的傳統。其實此道也不好行:關鍵在於融古今中外於一爐,不但要學富,更要才高,成功的機會不大。 藍星社大人多,唯組織鬆散,自由之中顯得逍遙不拘,而且流動人口很多。七十年中折損率不小。鍾鼎文、覃子豪、鄧禹平、吳望堯、羅門、周夢蝶、王憲陽惜已作古。敻虹久已失聯,被佛教引走。阮囊不羨名利,雖曾入我的New Chinese Poetry,也頗久不見刊詩。蓉子老來失夫,不再創作。夏菁也年老多病,唯詩情仍盛,常在《中華副刊》發表,並由黃用英譯。張健心存故社,形之於文,令人難忘。藍星的流動人口不少。若要周全,恐必須一提唐劍霞,曹介直,曠中玉。向明主編藍星,辛苦多年,並創詩獎,影響大陸,功不可沒。老夫年屆九秩,幸而詩心仍跳,創作始終不衰,近年還推出了《太陽點名》、《現代英美詩選》、《濟慈名著譯述》,在《太》集出版後又有新作近十首。 古人一生留詩雖多,但往往多在唱和應酬,若是創作,就比較少。黃用小我八歲,一直是我的「後輩」,但現在也八十二歲了,不再寫詩,只縮小世界,只限譯詩,真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