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媒體報導

【聯合新聞網】 空拍北海岸石滬遺跡 淡大數位典藏

刊登時間 2018-05-22 撰寫 馮靖惠 報導來源連結

石滬是世界最古老的生態工法,但北海岸的石滬已棄置不再使用,且具捕魚經驗的耆老日漸凋零,相關歷史文件更是散佚。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團隊,進行為期三年的北海岸石滬探勘計畫,運用現代科技GPS定位、空拍,沿著海岸田野調查、訪問耆老等,並透過數位典藏進行相關推廣教育。 淡江大學文學院在資圖系、歷史系、資傳系的跨領域協力,成果包含地理定位與量測資訊、空拍影像、紀錄片、耆老口述歷史、生態系統等,後續將資訊公開呈現於「文創大淡水全紀錄」平台上。另外,於石滬文化教育推廣的部分,也有MV、立體書、桌遊、FB專頁等相關媒體運用,期能讓一般大眾周知。 團隊表示,經由空拍及實際踏查,發現北海岸目前有淡水沙崙里、興仁里、屯山里、三芝新庄里雙連、石門德茂里麟山鼻等5處明顯可見石滬遺跡。石滬是透過「股東制」,捕魚和修護輪流共享,具有家族或經營者間團結共患難的情感連結。 三年來參與多次田野調查的淡江大學資傳系副教授賴惠如表示,聽到耆老回憶,以前整個沙灘都是魚、挑擔挑到哭,跟現在沒什麼魚的情景相較,形成很強烈的對比,而再也捕不到魚的石滬,凸顯了海洋環境汙染和過度捕撈的問題。 面對北海岸的石滬隨時光逐漸消失,團隊想留下的是耆老的口述歷史,並進行鄉土教育,開發輔具深根學童,讓大家認識這塊北海岸的石滬文化;團隊並於昨起至6月22日在該校海事博物館以「台灣北海岸石滬文化」為題展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