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媒體報導

【講義雜誌】 以時光雕刻生命

刊登時間 2019-02-25 報導來源連結

尋找另一個空間的紐約客:劉正廷 多年前在拙作〈霜葉紅於二月花〉(講義二○一○年一月號,頁一二四)文裏,特別吟唱著唐朝詩人杜牧所寫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末兩句大意如下:「黃昏的時候,我停下車來,只為了喜歡傍晚時候的楓林;那薄霜過後的楓葉呀,比二月裏開的春花還要鮮紅照人。」杜牧描寫秋季寒山紅葉的可愛,雖然經過白霜的飄打,依然鮮豔動人。紅葉的色彩本就絢亮,因增添夕陽的映照,此景更富詩意更為迷人。 為文當年,我在感歎歲月消逝之快,眨眼間竟走入「頭頂秋末白霜,身如殘冬之雪」的時刻。人到此時,生命仍有用嗎?我要說個來自紐約的故事,便可證明人活著的價值。 「唉呦,你怎麼長得那麼像林青霞呀?」「可能都是青島人吧。」這是我和資深媒體人劉正廷女士,初見面的第一次對話。我們都是在臺灣出生的戰後第一代,當年的生活點滴已經成為影視劇本裏的「大時代故事」,我稱呼她的英文名字,Stephanie。這一天,我們在一個溫馨的咖啡空間暢談人生。這個世界裏雖然充滿生機,但每個人生的欣喜與無奈已累積成不同的生存智慧,於是有了相談後的感想: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時光雕刻出來的。 劉正廷曾榮任《紐約明報》行政總裁兼總編輯,在二○一七年服務屆滿二十年。《紐約明報》隸屬全球最大的中文報業平臺,隨著時代演變,紙媒的經營策略亦有所轉變,故將《紐約明報》正式轉型為大紐約區讀者最多的中文免費公益報,並主辦多個回饋社區專案,包括「希望工程專案」、「尋找社會善」、「紐約攝影大賽」、「母親節回饋特案」、「微信免費授課班」、「尋找家鄉味」、「愛在紐約」……等線上線下活動,閱讀量超過十萬多人次。在致力發揚「社會善」的前提下,希望運用媒體的力量,為紐約華人社區略盡棉薄之力,回饋社區。 去年底,劉正廷帶領團隊進入新媒體全盤發展階段,稍有成就之餘,卻是無愧但有憾,畢竟大半生的時光、精力和情感,皆投入異鄉。因此持續進行新媒體各項業務外,同時計畫返臺貢獻所知、所學、所長。 劉正廷在傳統擔子告一段落的時刻,渴望回臺灣圓年輕時候的夢想。「我在紐約媒體界得到許多肯定,是因為我堅持做公益,真正落實關懷老人」。她返臺後的首要選擇,是為臺灣學子打開國際視野的教書之路。受銘傳大學的青睞及肯定,教授「市場原理」及「整合行銷」課程,期望將自己的紐約經驗,及一步一腳印的傳媒運作、摸索與創新帶回臺灣,協助臺灣孩子打開傳媒層次與格局。 劉正廷樂於分享她的紐約經驗,期待將所知、所學教導臺灣學子(劉正廷提供) 劉正廷畢業於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在念完大學後,受父親影響而愛上紐約。她帶著探險精神,於一九九二年留學紐約,在紐約理工學院取得傳播藝術學碩士後,即在紐約當地的電視臺磨練三年。整合能力強的劉正廷,二十幾年前就有能力與創意,將臺灣品牌的形象廣告帶進紐約在地的中文電視臺,諸如華航、味全、尚朋堂……等臺灣老企業的宣傳。三年期間內,能力備受矚目的她,成為首位臺灣人負責該電視臺重點帶狀節目「紐約城市巡禮」的策畫與主持。「那個時候,我自己帶領製作團隊,扛著攝影機掃街式的訪問各行各業的精英人物報導,」劉正廷說,這個節目讓她有機會參與市場推廣,逐步擴大並深入了解紐約亞裔市場。這不正是臺灣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嗎?特別是女人的空間,從男尊女卑的校園到危險重重的都會城市,女人擁有的,大多是弱勢處境下的剩餘空間。在異鄉為異客,我很好奇她的勇氣與膽識是怎麼來的。 一九九七年四月八日《香港明報》正式在紐約掛牌,並創立分社,劉正廷也被延攬到《紐約明報》廣告部展現實力。她是一位敏銳度極高的行銷能手,從市場調查到提昇業績量,自然成為受高層矚目的工作者。 只可惜平面媒體,敵不過網路時代的衝擊。二○○七年,《明報》集團被星洲、南洋報業收購,《紐約明報》成為「世界華文媒體集團」一員,躋身為全球最大的華文報業。二○一五年,她決定順應潮流,帶領團隊轉型,走上網路媒體的領域。劉正廷承接了《明報》生命共同體的總裁一職,正式成立「新媒體」團隊,除持續經營平面媒體外,亦戮力發展網路媒體、電子商務……等業務。 產業改變的故事很多,為什麼要特別介紹這位紐約回來的人呢?是她的心態感動了我。 紐約「新媒體」團隊在她的摸索及帶領下,一個二十人的On Line Team在十個月內,每天開會並與各部門研討個案。二○一六年,劉正廷頂著臺灣黃牛的精神,帶著青年軍在紐約華人社區免費教導老人「微信」的社群媒體運用,期使老人家能在網路世界與家人聯繫情感。這種愛人的堅持,受到美國政界注目及肯定。 「你願意告訴時下年輕人面對新趨勢的襲擊,應該如何準備自己?」我問著。「一定要順應趨勢,」她說,「在職場裏沒有完善的個人,只有完善的團隊。大家共同搖槳,才能讓整艘船有對的方向。」她繼續說:「所以每個人都要不斷學習,隨時準備好自己,隨時轉換舞臺都可以無所懼。」《紐約明報》體系在二○一八年十二月吹熄燈號,劉正廷無所懼的回臺灣奉獻所學。 風霜歲月的鏤刻是生命成長的軌跡,求知是需要的。然而聰明的人,應該懂得珍惜生命每一個階段所累積的智慧,再適時地反饋社會。 原來杜牧在那麼久遠的日子即告訴我們,初春的年輕,美在容顏,而半百的歲月,卻魅在智慧。每個人應隨時把自己準備好,霜葉才能紅於二月花。因為,人的生存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