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媒體報導

【中國時報電子報】 就是這Young-一步一腳印畫出 淡水風情綠活圖

刊登時間 2011-01-02 撰寫 朱芳瑤報導 報導來源連結

淡大學子響應國際環保活動,實地查訪繪製綠色生活地圖,在歷史軌跡中發現更有深度的景色。 社區服務的方式多樣化,不僅止於打掃環境或是當志工!一群淡江大學學生響應國際性活動「綠色生活地圖」,透過實地訪查認識社區,並將其製成獨一無二的地圖與人分享。校方計畫將這些「綠活圖」,結合淡水旅遊網或刊物,讓更多人看見淡水的風土民情。 親近地方 發掘風土人情 「綠色生活地圖」為1992年自紐約開啟的環保教育活動,全世界已有超過50個國家、400個鄉鎮城市完成地圖。台灣則在1998年由荒野保護協會引進推動,在許多學校或社區中,引導民眾穿梭巷弄,發掘環境中有趣的人事物及綠色資源。 淡江大學今年在學生必修的校園與社區服務學習學分,加入淡水綠活圖的繪製課程。以知名的淡水老街為例,不少同學表示,平時造訪老街,多半只是吃喝玩樂,藉由這次機會實地訪查、紀錄、繪圖、分享,發現老街的多種面貌,以及先前從未關注的景色。 探訪古蹟 關注老街重建 中文系一年級的曹雯婷等人,以「最後的第一街」為題,描繪淡水僅存唯一的老街「重建街」的風采,這條街除了有寫下台語歌《阮若打開心裡的門窗》作家王昶雄的故居,還有古蹟布袋戲主題館及許多舊古厝。 「無論是感慨著重建街面臨改建爭議的志工阿姨,或是熱心講古的阿婆,我從她們身上,看到了人們對於老街的熱情」,曹雯婷說,藉由繪製綠活圖,觸碰老街的歷史軌跡,自己對淡水也有了不同的印象。 就讀建築系的陳思涵則說,她與組員合力繪製一份淡水觀光地圖「下一站,淡水」,踏查範圍自淡水捷運站至老街底,不只拜訪老街、淡水教會,也包括淡水的清水巖祖師廟、福佑宮、淡水龍山寺等社區信仰中心。 經驗寶貴 也是社區服務 她說,自己特別注意老街的建築風格,新舊房屋交錯構成的街景,呈現諧和的氛圍與景色。「繪製『綠活圖』已不只是一份作業,雖然在老街走透透,花了不少力氣,但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完成了另一種形式的社區服務。」 就讀大傳系的羅一心等人以淡江大學校園為範圍,蒐羅淡大的經典60景,該校著名的宮燈大道、覺軒花園、克難坡等景點,自然名列其中。淡大校方表示,盼藉由綠活圖課程,讓學生更認識淡水,親近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