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媒體報導

【中時電子報】 新每日一字 動畫救中文

刊登時間 2009-10-04 撰寫 朱芳瑤報導 報導來源連結

「e筆書畫」取代毛筆書法,「文狀元」負責解釋,「才女」探討應用… 在國樂名曲《陽明春曉》的輕快樂聲中、以楷書一筆一畫示範國字寫法,還有基本的字音、字形、字義介紹…沒錯!五、六年級,甚至連七年級前段班也十分熟悉的節目《每日一字》回來了!這回加入不少動畫,風格也變得活潑許多。 《每日一字》重出江湖,節目名稱就定為《新每日一字》,每晚6時在華視教育文化頻道播放,每集5分鐘,一集介紹一個國字。 淡大三人小組 合力催生 催生《新每日一字》的幕後推手是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副主任張炳煌,並由淡江中文系教授高柏園、崔成宗等人組成「新每日一字編纂小組」,負責提供教案。 張炳煌也是過去《新每日一字》節目中示範書法的「藏鏡人」。在節目中,張炳煌(鏡頭只拍攝他的手)用毛筆在紅色九宮格的宣紙上,一筆一畫示範該字的寫法。 不過,《新每日一字》開播後,宣紙、毛筆,這些令人十分懷念的環節,將由淡江開發的電腦書寫工具「e筆書畫」取代,數位化地呈現書寫筆跡。小時候常收看《每日一字》的「小奕」好生失落的說:「還是用毛筆寫比較有feel…」 張炳煌笑說,過去他在錄製節目時吃了不少苦頭,為方便拍攝,當時宣紙是張貼在牆上,他必須提臂書寫,又要一次呵成,「遇到墨汁沾得不夠或太多,就容易NG,寫個一、二十次都有可能!」 街頭隨堂測驗 添可看性 《新每日一字》也加入不少動畫人物,增添節目趣味。動畫人物「文狀元」負責解釋該字在許慎《說文解字》的意義;「才女」則帶大家探討該字在古文中的應用。 還有新單元如「隨堂測驗」,直接出外景,在街頭考考民眾容易混淆的字究竟該如何使用;「名人糾察隊」則邀請名人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出題,希望增加節目的可看性。 過去《新每日一字》偶爾會出現冷僻字,或是呈現太多古文,讓觀眾大呼吃不消,新版的節目內容則有所改進,整體看來較過去淺顯許多。張炳煌不諱言,國人語文程度不若過去,在設計節目內容時,確實有調整難度,「把文學程度降低了」。 《每日一字》復出後,陸續收到觀眾的正面回響。張炳煌表示,《每日一字》曾出過實體書,將來《新每日一字》也有出書、出DVD的打算,提供各級學校作為教學參考。 喚起兒時回憶 反應不一 「《新每日一字》感覺不錯,喚起我的兒時回憶哩!」但師大美術研究所的徐同學也認為,節目復出一開始或許能造成話題,若要延續其正面效益,最好還是和學校合作,才能達到教育目的。 七十六年次的朱同學則說,他對教學節目敬謝不敏,還是覺得枯燥乏味,實在提不起勁觀看,拯救他每下愈況的國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