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媒體報導

【遠見雜誌】 《遠見》2019年最佳大學排行榜贈獎,18所獲獎大學同台各表辦學心法

刊登時間 2019-07-01 報導來源連結

《遠見雜誌》2019年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7月1日出爐,當日下午也同步舉行頒獎典禮。而獲獎大學中,有18所是由校長、副校長及校方代表親自前來受獎,與會人士皆肯定《遠見》排行榜對於推動台灣高教圈成長的貢獻。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提及,今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在他求學時,德先生(Democracy即民主)、賽先生(Science即科學)為當時最流行的兩大辭彙,對於改變過去中國的無知與貧窮,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高希均認為,時下,經濟和教育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他說:「經濟、教育、民主、科學,猶如一台車的四個輪子,是高教前進不可缺少的元素,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開車的人,也就是各校校長,他們手握的方向盤,決定了高教未來!」 至於負責執行此次排行榜調查、撰文的《遠見雜誌》副總主筆李建興簡報時,更統整了自2016年以來的《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的各項資料。結果發現,台灣各大學雖然遭受少子化衝擊,生源減少,但在師資、經費未減狀況,反而讓各校以及每位學生分得的資源變多。 以各校總預算來說,入榜的學校合計擁有2300億元的經費,相當於非六都縣市的6成經費,證明無論公、私部門在高教領域的投入,雖不滿意,但已是一筆龐大的數字。 同時,四年來,每個學校平均減少427名學生,但每個老師教授學生卻因而減少0.5名、每個學校經費平均增加1.8億元、每位學生分配到的資源平均增加2.3萬元,人均資源在少子化下,反而不減反增,持續優化。 而四年來,遠見排行榜也一路進化,由只公布「總排名」單一排名,改為綜合、文法商、醫科、技職、私立大學等排名,分榜公布。另外,合作單位由台灣大學的黃慕萱教授,改為第三方單位荷蘭商愛思唯爾(Elsevier),避免球員兼裁判的情況。 至於,評比項目也從22項擴充成35項,從原本偏重學術研究,進一步延伸至學生成就、大學社會責任(USR)及財務……等多元指標。 而這次獲得綜合類大學典範獎的成功大學,其副校長蘇芳慶認為,成大這幾年注重年輕學者的延攬以及潛力學生的培養,期待能與國際接軌,成為能被國際上普遍認可的一流大學。 交通大學教務長盧鴻興則以該校校長張懋中為例,他說,張懋中的教育歷程全都在國內完成,是台灣也能藉由本土的教育能量,打造優秀人才的實證,交大未來以培養像張懋中這樣的人才,當作首要的目標。中央大學副校長李光華則強調,中央在財務健全與國際化程度,是辦學的亮點。 在文法商大學排行榜中,第一名的台灣師範大學由副校長宋曜廷出席領獎,他認為台師大連續兩年獲得文法商類榜首,更要肩負起社會責任。透過台師大擅長的教育文化,提升人類智慧,用音樂美術,涵養人類性靈、體育,錘煉人類體魄,語言圖資則能傳承人類社會。 技職類大學排行榜中,第一名由台灣科技大學獲得,副校長江維華表示,自己曾聽到高中端的老師給學生建議,頂大之後才考慮唸優秀的科大,令他五味雜陳。他進而強調,台科大在國際化指標上面相當傑出,今年光是來自德國的交換生就有70位以上,但仍有向友校借鏡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合併一年半的高雄科技大學,今年首度接受遠見的排行榜的檢驗,拿下技職類第三名,校長楊慶煜特別感謝校內師生同仁,在倉促之下併校,還能同心爭取到好成績。 最佳進步獎由實踐大學、銘傳大學兩校獲得,這兩所學校過去都是由專科學校改制而成,至今仍保有技專院校接地氣的DNA。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認為,雖然實踐在排行榜上持續進步,但分類榜排不上前五名,仍需向其他學校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