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媒體報導

【經濟日報】 淡江大學量產「次氯酸水」&讓「飛灰變黃金」

刊登時間 2020-04-30 報導來源連結

COVID-19疫情延燒,淡江大學化學系及水環系師生發揮專長,自行調配消毒用「次氯酸水」,除了提供校內各單位使用之外,更擴及淡水校園周邊社區,免費提供居民取用,為校園及社區防疫盡一份心力。 本次主要負責調製「次氯酸水」的化學系教授謝仁傑,秉持「防疫人人有責」的信念,帶領學生製作,同時讓學生了解善用科技確實有助於社會公益。但剛開始因製作產量有限,只能提供校內消毒使用,之後水環系教授高思懷加入防疫行列,發現其常年研究廢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高濃度氯鹽正是次氯酸水的原料,因此提供電解量產的技術指導,與化學系合作,讓「次氯酸水」的日產量大幅提高至800公升,除提供校內足夠的消毒用量之外,更有餘力提供鄰里使用,共同為社區防疫貢獻心力。 高思懷教授長期關心台灣環境永續發展議題,30多年來帶領師生團隊研發專利技術,迄今擁有國內外8項發明專利,尤其致力於利用垃圾焚化飛灰製造高價值的調濕陶瓷技術,並於2017獲得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發明競賽銀牌獎、2019榮獲第33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金牌獎及獲頒第10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金牌獎。 高教授持續投入心力專注於循環經濟「調濕陶瓷與陶瓷濾膜」的研發,主要為了解決垃圾焚燒所產生「飛灰」去化的全球性問題,因此找尋高價值、市場接受度高的產品,他以日本「功能陶瓷」為靈感,利用垃圾焚化飛灰所具的多孔性,在燒結的過程中產生類似發泡特性,來燒製多孔調溼陶瓷與陶瓷濾膜,取代成本較高的陶土原料。其在107年以「垃圾焚化飛灰循環利用生產廢水陶瓷濾膜之全回收清潔製程」計畫獲得「教育部補助大學產業創新研發計畫」經費補助,讓研究規模擴大到模型廠實驗,其成果受到環保署的重視並承諾提供經費擴大試驗,目前正持續精進研究,將以低成本、高品質為目標,朝實廠化方向邁進。 此外,高思懷教授也投身參與淡江大學社會實踐計畫「淡水好生活-永續生活圈營造計畫」,帶領學生跟著清潔隊收垃圾、掃馬路及公共廁所,結合環境教育讓小學生動手堆肥,以科學方式幫助改善廚餘的酸臭氣味和降低處理成本,讓更多人認識廚餘循環再生,他也透過專業知能服務學習課程,讓學生實踐專業知識並結合在地資源,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將觀念傳達給社區民眾,更有效的推廣環境教育,他也將廚餘循環再生領域延伸至食農教育。高教授認為,有價值的產品是不斷精益求精並解決衍生的問題,不對環境造成危害,進而對社會有真正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