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媒體報導

【遠見雜誌】 人文社科如何再加值?淡江副校長王高成:進階為與科技對話的問題解決者

刊登時間 2021-10-19 報導來源連結

當前,各國政經前景已與國際局勢脫不了關係,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副校長王高成是政治專業,對國際與亞太關係深有研究,他鼓勵學生培養國際視野,以利洞悉台灣,乃至國際社會的變遷樣態。 大國角力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國際焦點,隨著中國經濟基礎愈來愈堅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政治生態轉變,美國獨領風騷的時代已過。 而台灣位處中美競爭關係前緣,我們的產業界受到兩岸關係顯著影響,美國也積極拉攏台灣。如何在兩大國之間爭取對我們最有利的定位,是必須持續面對的問題。 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就是台灣一定會受到國際政治的衝擊跟影響,舉凡產業投資與布局,以及在掌握整體生產鏈與供應鏈時,都需要諮詢國際關係背景的人才,自己也要主動吸收這方面的資訊跟知識。 國際競爭激烈,專業度更顯重要 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化進展似乎碰上阻礙,但從科技發展來看,人類互動仍會愈來愈緊密、便利,經濟也會把大家聚合在一起。全球化的步調也許稍微緩和或正在調整,但這個趨勢不會改變、也不會逆轉。 照理說,全球化給人的感覺,是各國不分意識形態與政治體制,純粹從生產所需進行分工。但現今國際政治態勢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全球化的同時,也會形成原料、技術與市場的競爭。 像是組成G7的已開發國家,他們之間的產業合作可能會加強,並跟中國形成競爭,尤其是美國的對中政策,也一再挑戰中國。所以,看待未來產業鏈,以及技術和原料的供應鏈,也要將大國競爭的因素納入考量。 其實,在中美競爭之下,台灣還是有優勢存在。美國會爭取跟我們的半導體技術和IT產業合作,而我們跟中國因地緣和語言文化之便,以及過往既有的合作基礎,中國也會爭取台商到那裡投資、工作。 很多中大型公司都需要諮詢國際關係與政治專業的人才,以了解國際跟區域政治的最新情況,例如,美國的外交或產業政策,或是美中關係接下來的走向等。身為高階主管或公司負責人,更要具備判讀資訊的能力,即時更新國際政治消息,並思考各國關係將如何受到影響。 我鼓勵年輕人,不要只關心自己的生活那一面,還要保有國際視野、多閱覽國際時事,對個人生活和職場生涯都非常有幫助。 如果本身就是國際關係與政治相關的社科人才,讀研究所更可以深入熟知國際政治與經濟情勢,也能維持一定程度的外語能力,這不管是從事國際或國內政治,都是需要的。 人文科技兼具,跨域合作更加值 數位資訊流通與AI技術應用廣泛,將來不管生活或就業,一定都會受影響。科技不斷進步,但人文社科專業仍有它的重要性,社會本來就是多元分工的,各種人才都需要。 畢竟,國家社會是由人組成,不是只有機器,只要是人存在的社會,就有人的基本問題和需求。社會的管理與生產方面,需要政治管理、商業活動、社會福利制度等,這類人才不會消失。而且人不可能只工作,也必須接觸娛樂、藝術,就是精神方面的需求。 人文社科學生仍有無可取代的價值,但不能只了解自身專業,更需要跨領域了解科技趨勢與影響,練習跟科技對話,將能解決很多社會、政治、產業的問題。 未來的工作會更重視合作,因為自然科學跟人文社會科學需要有溝通基礎。人文社科學生要擁有基本的AI素養,甚至涉獵程式語言、大數據等科技知識,理解專業觀念與術語,有這些概念後,就能跟專門領域的人才合作交流。 自然科學的人運用科技專業解決問題,但問題如何形成、將如何產生變化,涉及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設定,以及如何安排良性的政治與社會生活、如何運用制度與分配社會資源,都需要優良的領導能力和決策品質,這些人文社科專業都可以提供幫助。 我很建議人文社科學生就讀研究所,接受撰寫報告和論文的訓練,有助於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能清楚界定問題,再搜集相關資料、提出論點或方案去解決問題。 至於該選擇國內或國外研究所,兩者各有優點。出國念書能提升語言能力,在好的大學,也能練習達到嚴謹的學術要求,還能結合新人脈,對將來跨國職場很有幫助。而國內的研究所,師資都相當不錯,很多大學也設有雙聯學位,可以到國外學校念書,或是在畢業時拿到兩個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