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時間 2025-11-13 報導來源連結
淡江大學機器人團隊推出的「第11代FIRA小型人形機器人」與「第2代FIRA大型人形機器人」能進行射箭、籃球、舉重及行走等動作模擬,並結合NVIDIA Jetson Orin Nano運算平台強化動作控制,並勇奪2025年FIRA機器人世界盃與峰會四項冠軍。 淡江團隊於韓國大邱舉辦的「2025年FIRA機器人世界盃與峰會(FIRA RoboWorld Cup and Summit)」中,以小型人形機器人勇奪移動性、操控性、混合性及全能賽等四項冠軍,並以367公尺刷新馬拉松世界紀錄,為團隊第14度獲得全能賽冠軍,展現長年深耕成果。團隊表示,此次比賽共有24支隊伍參賽,能在競爭激烈的項目中奪冠,證明淡江AI機器人系統整合的實力。 此外,團隊同步展示第2代FIRA大型人形機器人,由電機系、人工智慧學系與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中心跨領域合作研發。該機器人具29個自由度,導入NVIDIA Orin Nano晶片、ROS 2系統及雙眼視覺鏡頭,性能與運算速度較前代大幅提升,雖尚在調整階段未獲獎項,但技術潛力仍受到肯定。 淡江大學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中心、人形機器人專案指導老師劉智誠表示,團隊近年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穩定發展,從早期60公分的小型版本,到去年起推出120公分的大型機器人,技術層面逐步提升。「以往都是碩士生帶領大學生研發小型機器人,今年則改為碩士生負責大型機器人、大學生專注小型開發,並首次採用NVIDIA晶片,是全新的挑戰。」 劉智誠指出,大型人形機器人因重心高、慣性大,平衡控制難度高,是今年最具挑戰的關卡,「重力影響造成運動慣性放大,控制系統必須非常精細。」他強調,這些機器人研發不僅是比賽工具,更是高度整合的學習平台,讓學生能結合電腦視覺、運動控制與策略判斷等跨領域知識。「學生畢業後多投入自動化工廠、物流倉儲等產業,這些技術都能直接應用。」 他也透露,因中國製的機器人在近年發展非常快速,未來團隊計畫購買中國製工業級人形機器人作為教材,供學生拆解研究,從結構與控制角度深入學習。「希望他們不只是比賽選手,而是能真正動手打造機器人的工程師。」劉智誠說,這才是淡江團隊最引以為傲的精神,從學術走向實作,讓AI機器人成為台灣智慧製造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