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媒體報導

【數位時代】 台灣落後亞太地區!微軟首公布企業創新文化調查,僅6成台企表現積極

刊登時間 2020-12-22 報導來源連結

「疫情確實是加速數位化、智慧化的引擎,不過台灣在防疫有成的情況下速度上真的沒有國際間來得快速,」淡江大學校長葛煥昭分享了他的個人觀察。這席話,也反映了微軟與IDC共同發布的《企業創新文化:亞太區企業韌性與經濟復甦基礎》的洞察。 報告中點出,台灣有61%的企業正加速數位化進程,但相比於亞太區領導者有87%的高比例,仍有差距,即便有41%的台灣企業表示危機就是轉機,將藉此機會透過新加強企業韌性並超越同業表現。 創新,成台灣企業決策者認為重要基礎 對此,微軟首席營運長何虹表示,台灣企業雖要加快轉型的腳步,但在這次的調查也觀察到,以數位轉型中最需要的「創新(innovation)」來說,台灣企業的創新文化成熟度在半年內有12%成長,相較亞太區11%略高,而被認為在建立企業創新文化上最成熟企業的創新領導者,台灣有2倍提升,至於亞太區僅有50%成長,表示台灣的企業已意識到這個問題。 「創新已不再是選項,而是企業面臨危機採取數位轉型時必須擁有的技能,」何虹肯定的說,「而數位轉型其實就是一個旅程(Journey)。」 4面向打造創新文化架構 微軟也以過去成功企業的創新模式,歸納出人才、流程、數據以及科技等四大面向為建構創新文化的重要架構。其中人才跟技術不只是台灣乃至於亞太區企業都相對較弱的項目,但也觀察到,台灣企業表示在接下來的一年內會以人才(31%)及科技(27%)作為企業韌性與復甦能力的發展重點。 人才 透過開放且共融的環境,吸引多元的優秀人才。整合加速轉型的創新作法,確保提供相應的獎勵來鼓勵人才創新、學習新事物和挖掘自我潛力,以延續創新的腳步。 流程 從構想到商業化,打造一套系統性創新方法,並統一數位轉型預算與數位關鍵績效指標。將顧客導向視為持續提升的關鍵,同時建立反饋機制、不斷學習。 數據 開發數據驅動的新產品、服務及收入來源,能善用資料價值,強化企業競爭力。若要建立知識共享的文化,則需善用資料產出的洞察,協助企業內部的協作和決策。 科技 雲端、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技術能替企業化繁為簡、提升彈性和敏捷性,因此建議企業藉上述科技強化數位轉型能力,同時確保所有數位足跡的資安皆受到保護 雖然調查中有近4成的企業認為危機就是轉機,且也有近6成的組織也認同創新正是建構企業韌性的重要能力,但其實僅有2成的企業認為他們可以輕易的在租之內部推動創新,換言之,有高達8成的企業認為:推動創新是件困難的事情。 企業導入創新難不難?緯穎資訊長這樣分析 「我們很難一刀劃分推動創新是困難或容易,」緯穎科技資訊長溫宗正說。 溫宗正近一步表示,這次的疫情對緯穎來說就是一個最好的壓力測試。他說,緯穎一開始就走雲端機房,看見的正式雲端的靈活性跟可擴充性;而員工的工作上則選擇微軟office 365工具,過去客戶遍及全球的時候就已經習慣線上會議。只是這次疫情讓緯穎更關注如何透過科技滿足客戶的需求,或許ODM的商業模式不會改變,但其中的流程是否能夠優化也是當前遇到的課題。 溫宗正也以「數據」為例,表示這或許是面對創新最困難的一環。 他表示,當蒐集到大量的數據後,如何將其真正解決企業面臨到的問題,是需要仰賴多方專家的意見整合與消化,且究竟解讀數據背後獲得到的是解答還是必須去修正企業運作的流程,都不是從單一面向可以解決、必須要全面性檢視。 「也可能數據改善了企業流程後,發現人才能力跟不上改變,」溫宗正說,因此需要密切注意科技的演進與保持敏銳度,「尤其我們這種科技公司更是。」 溫宗正同時分享了這次疫情下,因為大量使用遠距會議而觀察到的現象,「溝通能力要被提升,」他說。 由於科技公司身份的緣故,視訊會議是家常便飯,但要所有人同時採取線上會議模式,語言精準度、對於問題描述等能力都被放大,溫宗正也認為這有待各部門的主管如何去領導團隊,尤其現在走向虛實整合的會議模式,他認為沒有所謂好壞,「學習克服比過去更困難的溝通方式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