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媒體報導

【Cheers快樂工作人】 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台大二度奪冠,軟實力是突圍關鍵

刊登時間 2022-02-24 報導來源連結

2022年《Cheers》「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結果揭曉!受到人口結構高齡、少子化影響,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缺工危機,晉用新鮮人的意願大幅提升。其中,具備「解決問題的應變力」、「獨立思考能力」、「人際溝通能力」3大軟實力DNA的年輕人才,最有機會在就業市場勝出。 【2022最佳大學指南】疫後大學價值新主張:更自由、更多元、更跨域》》 《Cheers》執行「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迄今已邁入第26年,透過具有權威性的指標,定期檢視高等教育的趨勢動態以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究竟,企業如何選才?大專院校如何設計、人才培育方式,符合當前產業需求?從調查統整出大專院校排行的4個重點,以及企業人才需求的3觀察,帶你快速掌握2022年最完整的人才趨勢。 台大連兩年蟬聯冠軍,10強鼎立 今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排行前10名的學校依序為台灣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台北科技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台灣科技大學與淡江大學(圖表1)。其中台大連續2年掄元,自2015年以來,前10名名次或有變動,但學校都固定為此10所大學輪替,顯示其培育的人才,長年獲台灣2000大企業的肯定。 2022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 依照大學的教學特色不同,培育出的人才特質也不同。若由產業別來看,台大學生最受高科技製造業與服務業、金融業的青睞;傳統製造業與一般服務業最賞識成大的學生(圖表2)。進一步細看調查中的9大能力指標,兩校互有高下(圖表3)。 成大教育長王育民表示,他對成大學生的期待,不只是「肯做事」的人,而是希望能培養具有跨領域能力、可影響世界的領導力人才。對此,成大除了在2018年增設第十學院(CollegeX)之外,2021年更首度推出15+3週課程,積極推動各系跨領域密集式課程,目的就是把跨領域能力深耕為成大學生的DNA。 大學的人才養成除了專業知識,在產業的知識半衰期變短的當今,軟實力愈發重要。調查中可見,企業晉用新鮮人時,首重抗壓性與穩定度(82.8%)、善於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59.3%)兩大特質。學校如何透過創新的課程設計,協助學生養成團隊合作及挫折忍受力,顯然是重中之重(圖表4)。 中型大學積極強化產業連結,高大科技業育才有成 而人數在6,000人以下的公立一般中型大學,雖沒有大型學校的資源優勢,但更強化與產業的連結,排名近年也有不錯的表現(圖表6)。 今年公立一般中型大學由高雄大學奪冠,第2~5名依序為宜蘭大學、高雄師範大學、暨南國際大學、台中教育大學。在9大能力指標中,高雄大學就強勢拿下8項冠軍。 2000年才成立的高雄大學,致力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校務治理核心,強化對社會及產業的連結。近年高雄積極產業轉型,打造「高科技走廊樞紐」及「南部半導體S廊帶」,對此高大自2006年起開設半導體、人工智慧、AR暨VR等學程,超前部署為地方培育人才。 同樣以強化與地方產業連結為教學特色的暨南國際大學,也在今年排名中進步9名。暨大校長武東星指出,自921地震以來,學校扮演的地方智庫角色,使暨大教學場域不局限於教室,學生藉由實際走訪鄉鎮,培養問題解決與跨域能力。 校方近年在管理學院積極推動「跨域課程設計」,規定所有任課老師設計課程時,需加入兩個跨科系概念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中培養跨域思考的能力。此外,武東星透露,未來將進一步聯合管理學院與科技學院,成立跨院學程,進一步落實跨科領域的教與學。 淡江稱霸私校冠軍,軟實力備受肯定 在私立大學部分,今年冠軍仍由淡江大學奪冠(圖表7)。淡江大學不僅在私校排名第一,更在總排名中,超越部分國立大學。進一步細看調查結果,在9大能力指標中,淡江大學取得7項私校第一。淡江大學教育長林俊宏說,淡江實行多年的「社團學習與實作」必修課,要求學生參與公眾事務,培養團隊合作以及專案執行力,這是與國內其他大學最為不同的教學特點。 林俊宏指出受疫情驅動,淡江在2021年注入大量的資源推動數位教學,預計在110學年度打破過去單向學習的模式,改以「學生學習動機」作為教學主軸,只要學生提出申請計畫,通過學校審核就能開課,甚至可以自行找師資授課。「讓學生自行決定要上什麼課,除了有助於降低學用落差,也能縮短學生探索的時間,更快速地與產業接軌,」林俊宏說。 北科大連莊,中字輩大學緊追在後 鏡頭轉到技職體系,在公立技職學校中,台北科技大學與台灣科技大學長期在排行榜上輪流居冠,今年由北科大連莊、台科大為亞軍(圖表8)。在9大能力指標中,北科大拿下7項冠軍,包含學習意願強與可塑性高、抗壓性與穩定度高、具創新能力、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具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融會貫通能力以及數位工具應用能力;台科大則是在專業知識與技術、國際觀與外語能力表現突出。 私立技職學校中,由去年表現亮眼的龍華科技大學奪得冠軍(圖表9),在9大能力指標中強占8名;「國際觀與外語能力」項目,則由文藻外語大學取得榜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字輩大學裡,由中央大學居冠。相較去年進步兩名,位居今年總排行第7名,創下自2001年以來最佳排名。 若進一步詢問各大學新鮮人晉用後表現,在所有受訪企業中,有30.6%表示曾遇到某些大學畢業生「在工作表現上,超乎原來預期,因而提升對該校評價」。前十名分別是成大、中央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台大、輔仁大學、政治大學、高雄科技大學、中山大學、淡江大學及清華大學(圖表10)。成大已有11年在此評價上展現驚人的奪冠實力,因此在企業最愛的整體評價上,長年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對比台大畢業生給雇主的超乎預期感(第4名)又略勝一籌。 但今年最受矚目當屬中央大學。在表現超乎預期的評價上,中央在今年來到最好的名次第2名,僅次於成大。更值得所有大學參考的是,20年來,中央在「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的總榜中,一路從15名挺進到今年第7名,是歷年來最好的名次表現,進步幅度相當大,可說是Top10中的大黑馬,後續潛力看漲。 「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除了反映大專院校育才特色,也即時掌握企業在人才管理的重要議題。隨著少子化加劇,教育部統計指出,2021年職場新鮮人僅27.6萬,畢業生數平均年減2,400人,10年後將再少8萬人,人才荒只會更嚴重。此外,隨著Z世代大軍在職場比例持續提升,也讓企業在徵才、留才以及新世代管理上,面臨挑戰。 企業面臨缺工危機,招聘新鮮人意願提高 在今年調查中,企業普遍面臨缺工危機,有4成的企業表示,相較於2020年,2021年公司人才短缺的情況更為嚴重。這使得企業招聘新鮮人大幅度成長,根據《Cheers》調查指出,在過去5年,有意擴大新鮮人徵才的企業中,每年招募人數約成長10%;2022年企業招聘新鮮人數量有翻倍成長,與2021年相比,漲幅達20%。 企業求才若渴,進而帶動新鮮人起薪。根據調查顯示,逾4成企業願意提供大學應屆畢業生3萬~3萬5,000元月薪,比例略低於去年;反之,願意提供3萬5,000~4萬元、4萬~4萬5,000元月薪的企業比例,則較去年成長了2.2%與1.8%;整體起薪有微幅成長(圖表11)。 雖然起薪有微幅調漲,但整體而言,台灣仍未擺脫低薪結構。根據調查指出,當前企業認為最嚴重的人才議題,包含「人口結構改變,勞動力出現缺口」(44.3%)、「人才流動率高」(43.0%)以及「薪資沒有競爭力」(39.0%)。 7成6新鮮人年資不到2年,新世代個人主張強烈 調查顯示,1978~1995年出生的Y世代已經超過組織半數的比例(51.1%),其次為1965~1977年出生的X世代(35.6%)。值得關注的是,1996年之後出生的Z世代(9.8%)人數,已經直逼1946~1964年出生的嬰兒潮世代(11.7%)。 隨著台灣人口結構的改變,在組織內「四代同堂」的情況愈來愈普遍,跨世代管理成為顯學。調查指出,企業普遍認為,管理新世代要面對的兩個最大挑戰,分別為「個人主張強烈」(59.3%),以及「流動率高」(48.0%)。 以「流動率高」選項來說,更是創下近5年來新高,這是繼人口結構因素之外,企業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企業晉用新鮮人的經驗中,年資未滿2年的高達76%,能夠在第一份工作待滿三年的僅占6%。 面對新世代管理課題,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表示,年輕世代選擇工作,首重老闆或主管的領導風格。 對此他提醒,面對新世代管理課題時,主管應協助員工找到工作意義感,學會站在員工角度思考,以溝通代替命令形式,才可能將新世代人才留下來。 跨領域專長加分,企業首重問題解決力 反過來看,企業招募新鮮人,除了學歷之外,最看重什麼條件?根據調查顯示,7成的企業注重求職者有無企業實習經驗(75.4%),以及面試當下的表現(73.6%)。至於疫情帶來人才管理的最大變化,多數企業以「重新盤點部分職缺,重組職能/職位」(36.1%)作為因應之道,這也讓「跨領域」成為疫後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有近6成企業在乎新鮮人是否具有跨領域專長(59.9%) 。 隨著科技進步,產業變化速度超越以往,學生不能只埋首在所學的本科,這讓「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79.3%)、「人際溝通能力」(57.4%)與「獨立思考能力」(36.1%),成為企業期待新鮮人應具備的關鍵能力指標。 當企業求才若渴,新鮮人卻比以往更難就定位,根據人力銀行調查,2021年擁有正職的年輕人,從投履歷到錄取,平均花費2.8個月,是9年來最長。如何弭平高教端與職場的落差,讓年輕人適性發展、發揮所長,勢必是企業與學校最迫切的課題。於此同時,《Cheers》持續扮演企業與高教間對話的橋梁,持續關注職場脈動,為台灣人才競爭力盡一份力。 《Cheers》雜誌「2022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說明 本調查係以歷年《天下》雜誌2000大企業人資主管為調查對象,調查期間自2021年11月8日起至2021年12月3日止,總計發出3,076份邀請信件,回收89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29.16%。 調查執行:《天下》雜誌群調查中心 熊毅晰、王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