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媒體報導

【PeoPo 公民新聞】 淡水農業 學生下田耕作與土地產生連結

刊登時間 2023-05-31 報導來源連結

淡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共同主持人牛涵錚教授從起初「販售農產品出去」的計畫,轉換為教授學生和在地居民食農教育,親自帶學生下田插秧、摘果子等等各式各樣農業活動;青農擔任講師到校園演講。不僅讓校內學生重新認識淡水區的農業文化,也讓他們與在地農民的互動更加地密切。 面臨現實問題 轉向食農教育 教育部早期推動大學服務學習課程,讓學生透過服務社區,進行反思和成長。當時完全沒有接觸過這方面課程的牛涵錚教授透過服務學習助理吳念慈的推薦下,與淡水區滬尾休閒農業區合作開設課程。之後,向教育部申請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前,牛涵錚帶著兩位助理,花了一個暑假的時間,到淡水區的小農四處走訪,並了解他們日常的農業工作,發現到他們希望可以擁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渠道,便進行了第一個計畫-扶持小農建立品牌和將淡水區的農產品推廣出去。 然而,他們理想中的藍圖卻被現實打住了,他們面臨兩大問題。第一,想要創業前必須有一大筆資金。牛涵錚教授表示,淡水區不是全台灣農產的重點區,且一年一穫的狀況,更造成收入不穩定。因此,部分農民無法負擔創業的資金;第二,牛涵錚發現帶著學生設計精美包裝的農產品價格昂貴,包裝盒所需的成本費遠多於農產品原本的價值,消費者比較傾向於購買市場上所販售的農產品禮盒。而農產品大多都是在學校裡的商店裡販售,販售地點過於侷限,而且商店所需的人事成本過高,計畫的資金無法負擔。 因此,牛涵錚將計畫的方向更動,讓學生親自參與農業活動,也讓在地農民利用專業來教導學生有關於農知識,進而他們也能接觸到體驗農業。牛涵錚更利用金山賴家兄弟種植地瓜,發展觀光產業為例。金山汪汪地瓜園創辦人賴家華與在地小農合作,讓民眾可以親手種植地瓜和製作地瓜相關食品。而讓觀光客體驗產業的經濟價值比單純種植農產品的加值高出九倍,所產出的價值也可以成為農夫的經濟支持。由此一來,食農教育可以讓校內學生和農夫互相交流,彼此對淡水區的環境有更進一步的認知,達到地方創生的目的。 微學分課程多元化 學生農夫共同成長 「我覺得將專業與實務結合的課程很有趣,雖然辛苦但是很有趣。」牛涵錚教授坦言自己不喜歡成為只看天花板、黑板、地板的傳統「三板老師」。不僅讓學生覺得無趣,更不可能讓計畫走得長久。牛涵錚在課程中導入兩大主軸。開設校內通識教育,以及將傳統校內勞動服務轉變成到農地裡進行服務學習,實際參與地區共創服務讓學生了解農業技術。 課程剛開始,牛涵錚發覺學生和農夫的距離感很遠,因為學生對於農業的想法很單純,只是每天查看農作物是否長得好,按照適當季節將期收成就好;農夫所看的面向就比學生更廣、更遠。農作物不僅在生長時需要注意溫度,還要想方設法讓害蟲侵入農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收成時,也需要思考如何將自己的農產品產銷出去。 牛涵錚認為青農與學生的年紀相近,互相交流可以使他們了解彼此的想法。因此帶著學生下田親自插秧,感受田裡泥土濕潤的感受、去淡水河沙洲認識當地的文蛤產業,以及去摘果子等等許多活動,讓學生可以跨領域學習。此外,也會邀請青農作為講師,到校園和社區裡為學生和民眾講解課程。牛涵靜表示,青農有次在社區演講途中時,看到臺下的老人都在打瞌睡。之後,他認知到自己演講的內容,應該依照講座的聽眾做些微的調整。而青農也可以透過多場的演講經驗,訓練自身的表達能力。 與小農愉快合作 感情與土地連結 牛涵錚發現,淡水區小農最需要的是集結力量,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下,學會將農產品行銷出去。並且創造出觀光產業吸引觀光客。 他們可以盛大辦幾場活動,在結束後一走了之,不用對小農負責。然而,她希望的是,小農不要對學校的期待落空,而學校可以藉此幫助他們成長。因此,牛涵錚表示,參與此計畫課程的所有工作人員和學生都是需要收費的。每堂課程需要準備食材,如果免費參與的話,學生不太會當作一回事,可以因為當天有事,而直接不去活動現場,準備好的食材就此浪費掉了。採取付費方式,學生就會對土地自願性的付出,學生與土地互相付出可以產生很大的效益。 在規劃課程之前,牛涵錚會先與小農溝通。因為學生反覆在土地踩踏,會導致土壤被壓蝕,根會因此對空氣的吸收度不好,與部分小農耕作的理念不合。因此,需要找到同意的小農並溝通好。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在課程裡到小農的不易,也可以讓小農多一條渠道行銷自己。 作為陪伴角色輔導 腳踏實地做事 在2022年10月底,牛涵錚團隊在新北市三芝區舉辦「筊白筍田趣味競賽」。因正逢筊白筍的盛產季節,牛涵錚希望在筊白筍市集旁的田地裡舉辦實驗性趣味競賽,為了吸引媒體採訪,觀光客前去參與,順道購買在地農產品筊白筍。經由評估場地,發現相對於其他的球類運動,排球比賽更易設置。 然而,因為沒有先前的例子可以參考,籌備過程非常的艱辛。牛涵錚找了六家廠商合作,但都被拒絕了,因為要將架設排球場的竿子插入濕潤的泥土裡,不僅是個大工程,事後清潔也是非常麻煩。最終,牛涵錚利用竹子當做竿子,完成了簡易的排球設施。活動的進行地非常順利,觀光客玩的不亦樂乎,區公所和小農也看到了活動的成功性,認為此活動可以持續舉辦。然而,牛涵錚在這時卻從主辦單位退出。因為她認為舉辦這個活動,目的是為了拋磚引玉,讓小農和其他人看到成效,可以集結力量籌備活動,也可以讓筊白筍可以成功行銷出去。而自己作為教育者的腳色,希望陪伴著小農,引導知識和技能。 牛涵錚表示,希望自己能盡自己最大的心力做該做的事。未來希望可以逐步地輔導願意回鄉耕作農地的青農創業,走出淡水區小農的一片天。 採訪側記: 經過這次採訪,能感受到牛涵錚教授整個團隊對於小農的用心,以及希望校內學生可以對於淡水區有更加地認識。未來學生也可以帶著知識為淡水和自己的家鄉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