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 2024-11-29) 瀏覽人次 228
【淡江時報記者吳沂諠報導】為提升學生擬定與執行學習計畫的素養能力,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11月26至28日舉辦「『知識加值、學習升級』淡江通識微學程與自主學習成果展」,讓學生以聯展形式呈現課程成果,開幕式於11月26日中午12時在黑天鵝展示廳舉行,行政副校長林俊宏、董事會主任秘書黃文智、秘書長馬雨沛、稽核長林彥伶、國際事務學院院長包正豪、教務長蔡宗儒、圖書館館長宋雪芳等逾百位師生參與。
開幕式由通核中心主任紀舜傑主持,通核中心助理教授翁瑋鴻帶領學生以「鑼鼓開場:大學生的北管音樂」熱鬧揭開序幕。林俊宏致詞時肯定學生主動學習的契機,與教師們在課程指導的用心和改革,引起學生興趣,達到更好的學習成效,這也是校務發展計畫的目標之一。蔡宗儒指出,本校通識課程及跨域微學程內容均包羅萬象,多元性在全國可說是名列前茅,微學程將原先傳統的制式化課程進行創新改革,在深耕自主學習跨領域的推動成果優異,在不影響系上專業課程的前提下,歡迎全校師生在學習有更多參與和投入。接著頒發「自主學習課程主題比賽」各獎項,由林俊宏與在場主管分別頒發獎狀予得獎者。
學生成果展演方面,依序為通核中心教授干詠穎指導的「數位音樂創作─《小星星》的綺想」、副教授陳慧勻指導的「淡水田野劇場:淒騫旅社」、教授李珮瑜指導的「琴鍵飛舞─學生鋼琴分享會」、副教授吳文琪指導、與台大合作跨校樂舞共創表演〈映魂〉;靜態海報展共兩大主題,分別是通識課程跨域自主學習成果的「教室外的那堂課」,呈現多元文化和人文關懷,共10門課程主題及3部敘事紀錄片;「地方/移動的敘事學」,包含地方敘事、移動學習和AI敘事,並邀請社區大學參與,共10門課程主題。
系列活動包括「歐洲文化藝術行旅『電影』專題」、「從人的探索到看見地方—『教育部敘事力新創課程發展兩年計劃』回顧座談」、以及「通識跨域與微學程座談—從自主學習到知識串聯」,提供師生更多跨域自主學習的想法。
參與展場「淡水八景」的中文系副教授李蕙如表示,自己請學生分組討論、選定淡水地區的知名景色,於課堂上使用文言文撰寫文章,再以AI生圖的方式繳交成品,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學習將人文結合科技,並藉由科技的輔助,呈現有別於以往的風景,鼓勵中文系的學生能學習這新世代的敘事手法。
參與展演《淒騫旅社》的運管二顏群倫表示,成果展讓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的努力獲得肯定,同時對策辦展覽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希望未來能舉辦更多類似的展覽,讓更多人能關注通識課程的多元學習與發展。」
本報導連結 #SDG04 優質教育 #SDG11 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 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