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時間 2025-04-24 報導來源連結
教育部葉丙成政務次長於4月21日蒞臨淡江大學發表專題演講,以「面對茫茫的未來,如何找到自己的天命:新時代、新挑戰、新思維」為題,結合多年輔導學生的經驗及對業界趨勢的觀察,深入剖析新世代就業現況,並提供實用的生涯建議,協助學生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看見自我與價值,同時介紹教育部推出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專題演講吸引近150位師生踴躍參與,葛煥昭校長、馬雨沛秘書長、武士戎學務長等多位師長亦親臨現場,與學生一同聆聽。 葛煥昭校長開場引言介紹葉次長是臺大電機系教授,開設Coursera第一門華語課程,創辦「PaGamO」線上遊戲學習平台,「葉丙成教授致力於以學生為本的課程設計,其教學風格創新,成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翻轉傳統高等教育模式。」他讚許葉丙成在教學、研究及推動教育創新上的諸多成就,讓學生具備未來職場的競爭力,「他不只是為現在而教,更是為未來而教。」 葉丙成次長首先指出,當今世界變化快速,傳統工作逐漸消失,新興產業不斷湧現,已有超過六成的畢業生從事的工作與原本學科無關,「未來20年可能有將近65%的新工作出現。穩定將不復存在,你隨時要做好準備,不要讓鐵飯碗概念限制自己,這個時代並沒有所謂的鐵飯碗。」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與其焦慮職場的不穩定,不如專注於提升自我能力,理解自身價值,勇敢面對挑戰。 「當世界變化得越快,機會也就越多。」葉丙成提醒學生,應勇於跳脫學歷與科系的框架,主動累積實務經驗,探索個人價值與職涯方向,「試著做沒做過的事,才會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更強調,培養抗壓性與失敗的韌性是學生時期的寶貴能力,「學生最大的特權,就是可以失敗;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悔恨。」鼓勵學生早點嘗試、不怕跌倒,才能培養迎向挑戰的勇氣與能力。「人生不是函數,無法微分取極值,應該用刪去法一步步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路。」面對新趨勢,他鼓勵學生培養觀察與發現問題的敏銳度,「各位要把已經被磨掉的好奇心,在大學期間長回來。」成為了解並掌握新知的人 此外,葉丙成認為目前臺灣許多新創企業徵才時,已不再以學歷為第一優先,而是更加看重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未來職場的關鍵能力,他歸納出業界重視的4項關鍵人才特質:「好奇肯學、誠信正直、察言觀色、做事牢靠」。直指這4項特質,將能在職涯中脫穎而出。他同時表示在AI時代,生成式AI正逐步改變職場生態,而人類的優勢在於持續學習與適應新變化,建議「每3到5年學習一項新技能」,以在不斷變動的未來中持續精進與成長。 他進一步提出3步驟來找到自己的「天命」,分別是「認識世界」、「認識自己」與「連連看」。建議透過實習、訪談及職場觀察了解不同產業實況,同時嘗試多元挑戰以探索潛力與熱情所在,最後從過往經驗中歸納出3至5個可能的職涯方向,作為規劃未來的參考依據。他勉勵同學們,踏實前行,就能逐步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命」。 最後介紹並推薦教育部積極推動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針對15至30歲青年,提供「築夢工場組」與「海外翱翔組」兩種方案,讓年輕世代可以拓展國際交流,展現活力、創造力與韌性。 會後,企管二劉昱辰分享,透過演講幫助自己釐清職涯選擇的方向,可將職涯目標以「兩年為一階段」來分期思考,有助於建立更具彈性的規劃;教科三盧楷傑也認為,講座讓他意識到職涯發展不必拘泥於原本學系領域,並認同「學生擁有失敗的特權」這句話,提醒自己應在大學階段勇於嘗試與調整,為未來打下更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