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時間 2025-05-26 報導來源連結
淡江大學以AI為核心驅動力,以『AI + SDGs = ∞』為校務發展願景戰略,融合教育、生活、永續、住宅、醫療、新能源、金融與產業資源,用以培育具實戰力的AI+人才,實現科技與人文共融的生活願景。 淡江大學於今年3月,公開宣布進入啟動全雲端智慧校園3.0階段,在許多學校、機構還不清楚雲端校園的完整思慮與建置時,淡江繼續以領先之姿,再以AI為經,永續為緯,編織韌性大學的治理與經營。此戰略性的思考,更反應在培育智慧人才走向的思維上。 走進2020年即設立的淡江AI創智學院實境場域,展示場域、體驗場域、Hands-on Labs(實作體驗室)及證照考場中的各種AI應用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其中,展示場域呈現最新AI技術與應用趨勢;體驗場域則透過「魔鏡之旅」、「QA互動」、「職涯導航」等互動項目,讓學生親身感受AI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例如,結合AI面部識別與大數據資料庫的系統,可進行饒富趣味的個性分析與未來預測,提供如「AI算命師」般的體驗。此外,透過語音與文字的即時回覆系統,學生可以用多種語言與AI互動,獲得即時的資訊回應;而手勢控制技術的應用,則使操作更加直觀與便捷。Hands-on Labs提供實作訓練的機會,學生可以透過實際操作,深入理解AI技術的應用;證照考場則提供相關的認證考試,協助學生取得專業資格。 全臺首創AI學系與學院,招生人氣爆棚 「我們積極推動AI,並展現淡江AI+的實力與前瞻性。」淡江大學工學院暨AI創智學院院長李宗翰指出,在葛煥昭校長的擘劃下,淡江是全臺第一所設立人工智慧學系與AI創智學院的大學,而且人工智慧學系自110學年度首度招生以來不斷擴招,去年申請入學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原訂招收105人,卻吸引1786人報名,錄取率不到6%,今年進一步增加招生名額至108人,在少子化大環境下,能有此招生成績,證明淡江在AI教育的作為得到肯定。 淡江大學導入AI時,從教育本質出發,以學生學習成效和課程創新為核心,將學習歷程數據化,並建置智慧學習平台,教師也結合AI工具教學。在課程設計上,除了人工智慧學系,各學院納入AI應用課程,並推動「生成式AI素養課程」,透過和產業界合作,讓學生在課堂中實際接觸AI專案,強化實作與問題解決能力。 而在教學方面,校方持續進行增能培訓,並鼓勵AI導入課程創新方案,投入經費與技術支援,提升整體教學品質,進而以全球視野推動AI素養教育,鼓勵學生參與國際AI競賽與專案,也藉由國際合作計畫,設計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和AI解決方案課程,培養具有國際觀和責任感的AI人才。 與跨國企業攜手,打造拔尖AI+人才 因此,淡江積極與業界展開密切合作,包括微軟、輝達(Nvidia)、超微(AMD)、美超微(Supermicro)、優派(ViewSonic)、資誠(PwC)、安永(EY)等跨國企業共同推動AI人才培育、技術合作與經驗共享。 其中,淡江近期與全球最大AI晶片設計公司輝達合作頻頻,今年已兩度受邀在校內舉辦直播活動,並邀請教授們現場解說並引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3月21日GTC大會、5月19日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所分享的最新AI發展趨勢,讓學生與友好高中的師生家長參加,得以了解最新AI趨勢且思考如何將自己所學與之結合並運用。 此外,淡江學生隨時隨地可選修超過300門線上AI課程,所有課程完全免費,修完課後,就地在校內已通過Pearson VUE國際認證的考場,報考微軟、輝達等多項證照,且經過申請學校補助,多項實際考照費用僅千元左右,約為一般考照費用的1/8。 考取證照後,後續進階可參與產學合作案,除了有研究助理津貼外,也可與業界直面接觸、建立關鍵人脈,提前為就業布局,李宗翰更期許學生們可成為地方創生的生力軍。 在課程與證照外,淡江積極和企業合作,大三起提供實習機會,至於AI系學生,則可自大二就實習。除了實習薪資之外,學生尚可申請企業提供的各式額外獎學金。「不只可經濟自立,同時可增強實務技能,讓自己的履歷更豐富精采」李宗翰強調。 與國際、在地企業合作,打造智慧城市 結合學術界與產業界能量後,淡江正積極與國際、國內及在地企業合作,結合地方創生理念,李宗翰的目標是將新北市大淡水地區打造成「AI全落地、有溫度的智慧東方曼哈頓」。為何要強調「有溫度的智慧城市」的概念?淡江主張,AI技術要可以協助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讓居民在城市中能自在、健康生活,所有科技設計與應用都應結合人文且貼合人性。 智慧城市願景之實現,端賴與策略夥伴們積極合作,李宗翰舉例將由微軟(Microsoft)提供智慧運作平台,遠傳則全面落實智慧城市建設。 住宅方面,淡江的團隊著手計劃與淡海新市鎮積極發展的宏泰集團合作設計「智慧宅」,以滿足住戶需求為主要設計理念,配備實用科技,以人為本,而非僅是技術堆砌。智慧居家部分則將與中嘉數位合作,使社區至居家的整體智慧建設更完善。 而在照護與教育層面,淡江正逐步與精英國際教育集團攜手,設立0歲嬰兒照護到18歲青少年學習之管道,高中畢業後更可申請進入淡江就讀大學。 新能源部分,淡江與信邦電子合作,目前已在淡江紹謨紀念體育館、游泳館頂樓等處設置該系統,發電量可達761.22KW。期望未來將設置社區型太陽能光電系統,並與翰可國際合作儲能。 另外,李宗翰正與鴻海集團負責穿戴式裝置、智慧音箱等業務的B事業群合作,將導入智慧醫療系統,實現居家遠距醫療照護,並擬整合在地大中小型診所資源,提升醫療使用效率,分散大型醫療機構壓力。李宗翰指出,若醫療體系能結合AI輔助診斷系統,可望減少八成以上重複、非必要醫療行為,提升整體醫療效能與資源運用。 用AI賦能在地企業,創造共好正循環 在打造AI人才庫與智慧城市的同時,淡江同時以AI賦能在地企業,提升產品質量並降低消耗與浪費。盈餘增加後,李宗翰構思鼓勵企業捐款社福團體,而後續淡江提供AI技術的力度,將取決於其捐贈金額和比例。 淡江已經進入「全雲端智慧校園3.0」,結合TQM,積極有效訓練AI+人才,並落實各項AI實務應用,李宗翰努力連結策略合作夥伴資源、透過結合企業盈餘捐贈,希望大淡水區邁入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智慧類烏托邦大同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