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時間 2025-07-01 報導來源連結
114年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日前公布核定結果,淡江大學通過件數首度突破百,達102件,創歷年新高。在192件申請案中,通過率為53.12%,明顯優於近3年45.21%、42.86%、35.8%的通過率。其中,理學院與商管學院表現尤為出色,通過率分別高達66.67%與64.62% 創新高,顯示淡江學生學術研究能量不斷精進。 淡江大學積極鼓勵各系專任教師指導學生申請該計畫,學校除提供每件獲核定計畫新臺幣1萬2千元獎勵金予指導教師外,在教師評鑑中的「輔導與服務」項目,也明訂指導獲通過計畫者可獲加分,形成良性激勵機制。 學生研究題材涵蓋人文、社會與科技各面向,展現跨域觀察與實踐能力,包括建築學系三年級梁歡予的計畫「Locality Map 泉湧北投:在地性的尋回與再現」,探索北投溫泉區在全球觀光化浪潮下地方文化的變遷。透過文獻與訪談,產出可視化的Locality Map,期望強化居民與旅客對北投文化的認同與連結。梁歡予感謝指導教授賴怡成的引領,希望北投不僅是觀光景點,更是一個能承載地方記憶、延續溫泉文化,並促進居民與旅客共同參與理解的文化場域。 公共行政學系二年級楊成勤以自身服務經驗撰寫「大學服務性社團與村里長的夥伴關係對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通過申請,探討社會參與對地方教育的具體助益。其指導教師公行系助理教授王千文表示,研究結合「協力治理」實務,呈現教學與服務的雙向成長,王千文說:「成勤很優秀,與他之間猶如夥伴關係,自己也有幸參與社區服務,實踐教學相長理念,協助其進行場域內實地蒐集資料,順利完成計畫。」 企業管理學系教授汪美伶指導的兩名學生也均獲通過,分別是企管系二年級吳晨卉的「當工作不再穩定,Z世代如何回應?知覺可雇用性、時間偷竊與AI工作形塑和領導者成員交換的影響機制」,以及企管二年級賴靜宜的「努力看不見回報,那就躺平吧?薪資不公平、幸福感與躺平傾向之關聯性—─探討知覺主管支持與心理資本之調節效果」。汪美伶鼓勵學生從生活與社會觀察出發,思考深刻問題,也提醒申請計畫時,學業成績不是決定因素,關鍵仍在研究主題的深度與可行性。 淡江大學持續透過制度設計與教學輔導,強化學生研究意識與執行力。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不僅是學生探索專業與自我實現的重要平台,也展現淡江以教學為本、啟發思辨、鼓勵創新的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