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媒體報導

【自由時報】 中國學生台灣夢 和想像中不一樣

刊登時間 2012-06-11 撰寫 A14版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

「我上輩子是台灣人!」這是中國學生馬軍來台就學前,曾寫下的一句話,兩年前到台灣後,發現生活和想像中不一樣,原以為政治熱情更高的台灣人,對大選的關注,卻遠不及他們這群「外人」;另一位交換生陳泊羽,和本地生談戀愛,從此得忍受「牛郎與織女」般的苦戀。 五十五位來台念書的中生,在就學期間,用文字寫下「台灣夢」,訴說「台灣印象」,昨天在淡江大學舉行新書發表會,道出兩岸學生對彼此生活的想法落差,也描繪台灣與中國之間,矛盾的歷史情懷與文化差異。 馬軍說,對台灣的認識,是從娛樂節目「全民最大黨」和「康熙來了」開始,來台後發現,和想像中一樣的是,捷運整潔有秩序,公車司機禮貌熱情,滿街亮眼的台客、台妹,不一樣的是,原以為呼風喚雨的媒體,是強力第四權,後來卻發現,台灣媒體的新聞報導,往往幼稚得令人噴飯;傳說中繁華的台北東區,鋼筋水泥的密度,也遠不及北京和上海。他形容,「就像追隨多年的電視劇,看到最後一集時,竟得到和預期不一樣的全劇終,也更讓人思考。」 來自福建的王茜談到,台灣對中國仍存有許多誤解,有同齡者認為中國至今很貧窮,還有同學問「你們那裡有沒有十層以上的樓房、有沒有汽車、作文結尾是否要寫上『毛主席萬歲?』」當她把這些問題帶回去和朋友、家人分享時,他們都哄堂大笑,也感嘆為什麼兩岸人民的誤解能大到如此。 目前就讀香港大學的陳泊羽,當年只是交換學生,和台灣的學長談「異地戀」,回國後只能靠網路視訊,和男友聯繫感情,她在書中以「獻給我的十點網路情人」為題,敘述分隔兩地交往的不確定感,她說,「伴隨著那道淺淺的海峽和無法跨越的政治,讓我深切感受到海峽兩岸愛情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