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校園焦點

管科博二潘政鵬 涵泳民間信仰 感恩回饋社會

活動時間 2021-10-25) 瀏覽人次 842

6F731369_5C3F_4E12_988B_2C8B23D8DEC5
6F731369_5C3F_4E12_988B_2C8B23D8DEC5
淡江時報社謝聿涵 提供

【淡江時報記者張容慈專訪】身為新北市瑞芳區應妙壇主三代世襲道長,每逢初一、十五,總能在廟宇裡看見他手持三炷香,為香客免費收驚的身影,充滿感謝與期望回饋社會的信念讓他數年來始終如一,這就是目前就讀管理科學系博士班的潘政鵬。

回憶兒時鄰居長輩們的印象,道士是個不要求學歷的職業,但潘政鵬認為,學道法需要有背誦經文的能力,以及寫書法的基礎,基於社會大眾對道士的刻板印象,讓他在心中暗自決定,一定要扭轉鄉民們的既定看法,父親的鼓勵加上自身的意念,開啟了潘政鵬的漫漫求學歷程。

35歲的潘政鵬進入崇右科技大學就讀,培養獨立思考邏輯的能力,吸取教授在課堂中所傳授的知識與人生經驗,畢業前受到楊桂杰老師的鼓勵,考取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碩士班,習得海洋文化、民間信仰、歷史人文背景等知識,奠定了潘政鵬的文化基礎,同時也發覺,瑞芳的廟宇眾多,但研究多數聚焦於礦產,因此他以「新北市瑞芳區媽祖遶境、地方文化與觀光之研究」為論文主題,用學術研究結合地方文化,踏遍瑞芳各地的廟宇為香客免費收驚,回饋社會之餘,並作田野調查收集資料,在指導教授林谷蓉的教導下,短短一年半就完成論文發表並順利畢業。

提及研究期間所遇到的瓶頸,潘政鵬分享,瑞芳廟宇的研究資料並不多,收集及整理資料需要花費更多心力,也因過去不常使用電腦打字而需要更多時間書寫,最困難的是,為了提早畢業,時常熬夜寫論文,當時還長了唇皰疹。克服重重困難,潘政鵬對一路相挺的人感激在心,「求學期間受到許多貴人相助,也很感謝里民們願意協助做問卷調查,希望我的論文能為往後想研究瑞芳廟宇文化的學者帶來一些幫助。」

受到林谷蓉教授的鼓勵,潘政鵬決定繼續攻讀博士,感謝指導教授張紘炬及副指導教授李培齊的教導,他將盡力把握在淡江的讀書時光,汲取管理相關知識,並著手研究民間信仰文化與宗教管理。「接觸學術研究,使我在論述事情時,能透過系統性的分析及結論來呈現,若能將民間信仰結合學術研究,透過歷史人文等背景資料,將讓民眾更加信服道士,就不會被當作演戲的神棍。」潘政鵬期許自己畢業後能與青年分享道士經驗、民間信仰文化,展開授課兼道士的斜槓人生。

本報導連結 #SDG03 良好健康和福祉 #SDG04 優質教育 #SDG17 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