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校園焦點

永續素養教育續航——對話與共識

活動時間 2023-03-06) 瀏覽人次 900

31
各院系老師將探索永續課程經驗提供出來,進行對話,可看到多樣性,和本校持續推動探索永續課程的精進脈絡。(攝影/淡江時報社吳岳軒)
淡江時報社吳岳軒 提供

文/淡江時報社賴映秀、記者吳岳軒 攝影/淡江時報社黃偉、吳岳軒

前言

兩年期的計畫,本校「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在去年推動的基礎之上,已完成期中報告,獲得教育部高度評價,計畫主持人,亦為學術副校長、永續中心主任許輝煌,及兩位協同主持人國際學院院長包正豪、教務長蔡宗儒皆同聲肯定任課教師及行政同仁的努力,並將進行下期計畫撰寫。在持續前行的此時,於3月1日於黑天鵝展示廳舉行為期3天的學習創新成果展,內容含括大一永續課程、素養導向課程的成果報告,藉由各院系教師分享,呈現全校永續素養教育的發展現況、成果及困境。同時,永續中心亦邀請本校教師與在地夥伴一起完成「淡江-淡水指南」共編,進一步探索、建構、開展,作為續航的指南。

本專題梗要報導教師們對於永續課程執行一個學期以來的看法,並紀錄本校教職員和淡水夥伴對於淡江與淡水永續行動的對話與共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一必修探索永續 各院專業爭妍

各院教師在匆忙開設這門大一「探索永續」必修1學分課程時,對於全新的課程主題,皆被賦予了「專業」引導的使命。因此,在同一門永續課程上,教師們讓不同的專業在永續的主題上爭姸。在第二天的課程簡報中,各院系老師將探索永續課程經驗提供出來,進行對話,可看到多樣性,和本校持續推動探索永續課程的精進脈絡。

外語學院英文系副教授齊嵩齡用旅行文學、人類學來融入永續思考,教同學用人類學的觀察方法,進入田野調查。在她的永續課堂,期末成果可以是戲劇展演、旅行誌、新詩。有學生在宜蘭火車站旁演一齣幾米繪本裡的故事,思考著50年之後幾米公園是否依然存在?同學也可以找個自己關心的主題來完成,有學生找不到淡水的「文學咖啡館」;有一組來到淡水河邊,比較社區大學與淡江大學的不同;另一組同學觀察到老街河邊的小廟,發現破舊的廟門口兩側都出租給小販了,聯想到與SDGs17的相關性;有的觀察紅毛城、或是到三協成、新建成去看老店的歷史陳設,用這樣的方式來關心「永續城巿與社區」的議題。

企管系教授楊志德的課程以企業或組織為主體,探索企業或組織在落實某些SDGs的產品設計、商業營運或實際作法。同學的探索主題包括印度政府的「垃圾餐廳」、台積電GRI準則、中鋼的「幸福職場」規劃、家樂福「續食計畫」、 IKEA的「低碳產品型錄」、北投國小的「海綿校園」。

物理系透過教學設計,刺激大一學生思考台灣能源的最佳解方;大傳系利用紀錄片挖掘出較微觀、具體的事件,與不易被察覺的關聯性,以「微專題」作業,讓學生提出一項永續目標的校園倡議,透過設計思考尋求解決之道;航太系汪愷悌連結SDGs7,9,13,讓學生就航空太空的相關文章,進行亮點議題的永續探索,採分組報告、相互票選等方式進行。她讚賞學生的報告內容:「這些都不是我教他們的,他們做的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接108課綱新生 期待又怕受傷害

「我們要問新生的模樣是什麼?學習的模樣?學習態度?對人生的看法?可以給他們什麼?老師給的他們接得住嗎?」懷抱著對於108課綱的學生的期待,素養計畫專案教師李長潔一連串的問題,問出了教師們相同的擔憂。

中文系副教授李蕙如開設的「國學導讀」,透過了解各校的探索者計劃,在了解素養導向的宗旨是要培養「不確定處境中,問題解決的能力」之後,仔細的思考如何教授學生這樣抽象的能力。她模擬「百萬小學堂」知識競答電視節目,運用網路軟體遊戲「kahoot!」等學習平台,搭配數位學習工具voice Thread讓學生線上編寫題目。用心設計了資訊化的環境,展現課程經營的「翻轉思惟」,但卻在過程中發現,108課綱的中文系大一學生並不是那麼熟悉用電腦或無紙化的方式學習,有同學甚至擔心的詢問有沒有哪邊能夠補習?讓她不得不重新思考修正作法。

「有思考,就算沒到位也沒關係,訓練才是我們的目的。」大傳系講師蘇冠綸認為,課程著重於培養學生蒐集及統籌資訊的能力;教設系副教授紀舜傑則希望上完探索永續之後:「學生可以將永續發展的概念、精神連結到自己的生活,回歸到自己的永續人生。」

「高中生來到大學,我們有責任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黃瑞茂表示,108課綱的理念要協助學生成為「終生學習者」,下一步教育部將希望各大學建立永續的院系地圖,這方面是需要一步一腳印去落實的。另外,在既有的輔導機制之下,本校亦會「往前設計」,設置「永續導師」。黃瑞茂表示:「今天的成果展就是要透過討論,把這些事帶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養導向課程 歷經教與學的磨合

迎接新課綱的新一代,「素養導向課程」以各院專業素養為路徑開設14門院共同課程,及通識2門課程。成果展第三天,由授課教師日文系副教授闕百華、中文系副教授李蕙如、教科系助理教授鍾志鴻、教設系助理教授邱俊達出席分享課程設計、學生反映,也忠實表達對來年的期待與可改善的方向。

闕百華開設的「大一會話」課程透過參與跨國永續活動、台日線上共課、數位學習等,培養學生覺察、參與、行動之跨國文化及永續發展素養。在半年內辦理了「飯糰行動」、「世界夢——文字書法比賽」,創造了永續課程與國際連結的亮點。以「世界夢」為例,這個跨國的書法比賽活動,有上百位來自日本、台灣及部分柬埔寨的學生參加,藉由國際間連結越發緊密的優勢、互相交流,並看到彼此的作品。這樣的機會讓系上很多未來想成為教學工作者的學生,更早在教室裡感受、實習,在實踐的過程中推廣文化,也宣揚淡江大學的名聲。闕百華說,雖然之前已辦理14屆,今年因為計畫加持,才能邀請到書法大家張炳煌的參與,她也坦言,要辦大活動,經費的挹注絕不可少。

教育學院兩科系:教科系與教設系,結合科技導入和行動研究,開設的「未來學習與人工智慧」,是素養課程中少數的實作的課程。由兩位教師共同授課,帶領學生從「未來學習最重要的『X』」議題」進行探索,邱俊達說:「這個『X』由同學自己填入。」課程在「期末創意提案展」競賽,給每一個小組的學生一張桌子、一個海報的空間,配合在素養導向中思辨、歸納統合與問題解決的能力,讓兩系的學生在學校的第一個學期,開始找尋、思考未來的研究方向,並擁有和他人共識、給彼此成就的翅膀。邱俊達助理教授回憶:學生在創意上的交流,多少避免不了摩擦,而學習如何邏輯和有結構的與對方討論、試著接受別人的意見,找出平衡創意和可行性的提案。在過程中給了學生比較大的負擔和許多時間,由學生的反饋和額外設計的表單都顯示,學生在期間獲得許多成長。

不過,在課程結束之後,教師接收到的教學評鑑結果卻呈現「淡淡的哀傷」。邱俊達形容這種心情:「偽共授+專業不足+實作=∞的痛苦。」在授課安排上,雖為共同授課,實際上幾乎是全部一起授課,而大一學生在專業不足的情形下進行實作,學生的不適應都直接反映在兩位授課教師的教學評鑑上。鍾志鴻也表示,他個人「從來沒有這麼差的教學評鑑紀錄。」並已透過程序,提案修改實作課程的教學評鑑問卷。

黃瑞茂回饋,經由「素養導向創新計畫」的推動,在未來將有更多的資源和校際的協助。素養教育是下一個世代的指標,創新學習計劃需要耕耘、累積、傳承,需要有學生的技能和好奇心、老師的專業和教學設計、學校的支持和彈性的資源。他也表示,對於SDGs的定義,大家可能有不同意見,但當永續這件事被倡議之後,很多作為都會因此而被落實,正如我們為了盤點成果,需要把很多活動、課程都對應SDGs的17項目標並貼上標籤。面對紛云的意見,他來者不拒,因為:「我們需要進一步去檢視我們的腳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與對話 共編《淡江-淡水指南》

盤點現況之外,本次成果展也向前看——為結合USR計畫與高教深耕計畫面向二規劃的「Agenda淡水2030」民主審議會議,進行前導籌備活動。社會實踐組組長黃瑞茂對於這次的活動的定義:「這是一個實事求是的探討,連結到各院系接下來的行動。對於場域夥伴來說,這是一個盤點都市真實生活的場合。」

在校內教師初步討論之後,也邀請西語系退休教師,也是淡水福爾摩沙詩歌節籌辦人林盛彬、反淡北道路聯盟魏伯任、淡水文化基金會企畫專員洪靖翔、新北市淡水社區大學教師江旻樺等來自淡水的在地夥伴來到校園,一同檢視聯合國《2030年議程永續發展》中所列出的十七項目標及169項指標,一起完成《Tamsui × Taipei淡江-淡水指南》。除了分享各自在不同領域的努力,接下來會從這次的紀錄中,挑選出50個項目作為操作目標,希望可以找到現階段共同努力的目標,為淡江永續素養續航,規劃出更明確的藍圖。

本報導連結 #SDG04 優質教育 #SDG0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09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3 氣候行動 #SDG17 夥伴關係


大一「探索永續」必修1學分課程教師們讓不同的專業在永續的主題上爭姸。(攝影/淡江時報社黃偉)
大一「探索永續」必修1學分課程教師們讓不同的專業在永續的主題上爭姸。(攝影/淡江時報社黃偉)
淡江時報社黃偉 提供
本校教職員和淡水夥伴對於淡江與淡水永續行動的對話與共識,作為續航指針。(攝影/淡江時報社賴映秀)
本校教職員和淡水夥伴對於淡江與淡水永續行動的對話與共識,作為續航指針。(攝影/淡江時報社賴映秀)
淡江時報社賴映秀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