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 2022-07-04) 瀏覽人次 831
【淡江時報記者林芸丞報導】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6月23日中午12時透過MS Teams舉辦「探索永續」、「AI與程式語言」通識課程授課教師教學知能研習活動,邀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黃俊儒主講「如何講授通識課程-通識教育的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近150位教師一同參與。
學術副校長何啟東表示,本校111學年度通識教育新增「探索永續」及「AI與程式語言」兩門特色必修課程,前三週將安排共同相關基礎課程,後面則由各學系依專業領域進行結合,希望能涵養學生永續及AI的基礎,成為跨領域的通才,更適應於未來的職場環境;本次演講雖然與課程內容無關,但希望藉由黃俊儒在通識教育上豐富的經驗,提供一個較為明確的認知與準備方向。
黃俊儒分享通識教育的意義,是能夠養成「自由人」的教育,是承襲過去「Liberal Education」及「General Education」等人文養成的傳統,讓學生有教養以及廣博的世界觀。能夠面對社會變遷之衝擊的教育,立基於「科技整合」與「行動實踐/問題解決」的基礎上,協助學生面對當代的問題,而通識教育的功能是提供「跨域」與「貫串」為主軸的優質教學。
黃俊儒接著說明「有價值的課程」面向,愈能連結不同學科領域,學科領域與學生經驗並協助學生將其經驗加以整合的課程,其價值越高,而運用「行動」與「問題解決」導向的課程設計,適足以回應這些價值的有效做法。他以自己開設的課程「科學、新聞與生活」為例,引用「清晰與內省的問題意識與理念架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設計」、「開放與真實的問題情境」、「漸進式的問題解決導引」、「多元的評量方式」等五項原則。
關於形成課程的目標,黃俊儒指出主要有「瞭解社會性科學議題的不同面向」、「瞭解社會性科學議題與自己的關係」、「培養持續吸收科學新知的能力」、「培養對社會性科學議題判斷及決策的能力」及「培養學生成為同時具備『媒體/科學素養』的公民」等四項目標,最後他提醒,通識課與一般專業課程最大的不同,就是老師先要規劃出各種不同、有意義的講題,建議老師需要把抽象的理念先列出來,再繼續建構18週的課程內容。
本報導連結 #SDG04 優質教育 #SDG09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1 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 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