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校園焦點

獲吳大猷紀念獎 曾聖翔資訊教育研究獲國科會肯定

活動時間 2022-10-17) 瀏覽人次 733

曾聖翔
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的曾聖翔秉持:「做的事有價值、是對的,就該堅持。」(攝影/淡江時報社羅婉瑄)
淡江時報社羅婉瑄 提供

【淡江時報記者吳映彤專訪】「做一件事就要知道它最壞的樣子,可是對於最好結果要有所期待,訂定計畫,好好執行。」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副教授曾聖翔,以傑出的資訊教育研究成果,榮獲今年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其實在成功光芒的背後,曾聖翔曾經隱藏著研究者的孤獨,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每年度由國科會各學門召集人提名各學門中,鼓勵學術表現傑出之42歲以下年輕學者,須在4年內發表至少10篇SSCI期刊、通過多項研究計畫。曾聖翔謙虛地表示:「感謝淡江提供的研究資源及研究獎勵金,讓我有源源不絕的研究動力,也感謝資訊教育學門師長的推薦,複審時各學門教授的認同,才能在複審時與跨學門其他優秀學者競爭,最終獲得這項獎。」

設計雙語教學 計畫完整獲評審青睞

曾聖翔提出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設計、實施與評估線上遊戲式雙語教師社群,協助學科教師轉變為雙語教師」,從5月得知被推選為吳大猷獎候選人,到8月公布名單,他曾經深怕自己無法為資訊教育學門及淡江大學爭光,煎熬了三個月,最後以研究計畫完整性獲得評審青睞。

能獲得這項獎,對曾聖翔來說是重要的認同與肯定,他說:「做研究的路上曾經非常孤獨,尤其是新進學者。」4年前他剛從國外回來,對國內教學及研究生態都不熟,很多時候只能自己想辦法突破,常會遇到投期刊被拒絕,有很多失敗經驗,也因為這些經驗,才能持續進步,藉由不斷閱讀精進自己,或找熟識師長進行討論,他秉持一個信念:「做的事有價值、是對的,就該堅持。」

曾聖翔是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屏東大學英語學系碩士班,前往美國喬治亞大學獲教育科技博士。他表示,家庭經濟並不寬裕,前往美國就讀感到十分徬徨,爸媽本想勸他考公務員,是雲科大教授認為曾聖翔很有研究潛力,經過考慮後,曾聖翔借了新台幣200萬元,毅然決然出國進修。

大量閱讀 增進英語寫作能力

靠著博一、博二時有幸遇到恩師Michael Orey,擔任其研究助理,不僅可以支付學費,每個月還多出1000美金當生活費,順利撐過兩年,為節省學費,曾聖翔在博二升博三暑假裡,利用暑修,把剩餘學分拚完,當時每週巨大的閱讀量及課業,讓他英語閱讀及寫作速度顯著提升。他也訂定目標,要比留在臺灣就讀的博士,投稿期刊更多,加上有國外的訓練,或許能夠順利找到下一個機會。

因其專業為英語及教育科技,面對這情況,他一直在思考,也曾對未來感到迷茫,他認為,必須積極面對難題,思考科技教育與英語教學的共通點,靈機一動發現教學設計「可以將兩個領域結合,以科技增進語言學習,從教學設計、從心理學的角度思考學習過程。」

他了解到,要做研究就得在教學現場觀察、發現問題。他與三所國中約90位教師,及近300位學生合作,發現現今教師的雙語培訓管道不夠友善,應分成三個部分:語言知識、教學知識、學科內容知識,缺一不可。大部分教師有學科知識、教學知識,缺的是語言,曾聖翔提出計畫,協助學科教師學習後,變身為真正的雙語教師。

批判性思考才是主動閱讀

不只著重在老師,曾聖翔也思考如何利用科技,讓學生達到更深層的學習,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可能是表面了解,未達到深層理解,但他認為,「閱讀後有批判性的思考才是主動的閱讀。」於是他使用「互惠式教學」教導學生如何做「數位筆記」使用,預測文章標題或第一段話來想後續內容;遇到不懂的東西立刻詢問或上網找答案;再藉由互相提問,來達到更深層的理解;當學生彼此想法不一樣時,會產生認知衝突,進而引發學習欲望。

不僅數位筆記,曾聖翔融入影音方式讓學生學習,老師可以先在影片上作註解,且在看影片的過程中提問題,他找出問題三種型式,第一是適時,問題的答案就在影片中,不須多做思考即能回答;第二是推論性的題目,要經過整理思考總結後才回答;第三是與自己生活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達到學習的轉移與應用的效果,透過這三個提問,引發學生對影片內容的興趣及理解。

不僅臺灣,曾聖翔和美國喬治亞大學認識的土耳其學者,及同校學弟進行跨國研究合作,未來想往國際學者的方向努力,他表示,機緣很重要,即使參加研討會可以認識很多學者,但要談合作卻不是那麼簡單,不只要合得來,也要相信對方,機緣很重要。

能有如今這些成果,曾聖翔更要感謝在台北大學公行系任教的太太,「她是一位非常棒的太太、老師、母親及研究者,能力很好,為了家庭也犧牲許多,真的很感謝她的付出。」

本報導連結 #SDG04 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