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校園焦點

愛上淡江【學院專題】文學院:數位人文 跨域學習 創發新人才

活動時間 2024-03-25) 瀏覽人次 216

愛上淡江文學院刊頭
愛上淡江文學院

專題企劃/淡江時報

影像製作/賽博頻道

資料提供/文學院

資料整理/李意文、吳映彤

https://youtu.be/ZgjtP8xndJc?si=Rz5wKg117KhJS0u5

 

前言:

 21世紀,文學院的「文」要重新定義,從「文以載道」延伸至數位人文、智慧人文。

 因應社會趨勢,文學院積極推動跨域學分課程,同時也執行教育部iLink計畫,本計畫由文學院五系齊心協力、共同規劃。因應數位時代之巨變,於 112 年度開始,將原有「文化創意產業學分學程」轉型為「智慧人文實務創新學分學程」。此學程目的在推動人文研究之轉型,強調數位人文、跨域學習、數據行銷、實務創作、產業鏈結,使學生具備跨領域學習與實作的能力。

 文學院5個學系各具特色,分別為中文系、歷史系、資圖系、大傳系、資傳系,分屬人文、資訊、傳播等三個專業類群。這異質的五系,在數位人文的當道的時代,造就了跨領域良機,我們希望發揮「文五合一」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也就是所謂的「系進院出」。

 在職涯規劃上,重視產業實習、積極參與競賽,希望將數位時代思維導入人文素養教學,以培育學生具備分析、解讀、批判思考與策展行銷的能力。在課程安排上尋找專業的業師,讓業師領航,啟動人文領域的科技精神,期許學生成為永續的種子,身體力行,並在社會中實踐。(整理/吳映彤)

 

跨域—智慧人文實務創新學分學程

因數位時代的降臨,文學院設置「智慧人文實務創新學分學程」,特別重新編制課程,加入許多新元素,期望文學院的學生能因應世代的變化,與現代趨勢接軌。紀慧君也提到,希望文學院在改革的浪潮上,能培育學生以協調、溝通者的身分,成為數位與人文間的橋樑。

智慧人文學程整合文學院五系的資源,加入永續、AI、科技的元素,並以近年十分重視的「數位人文」、「跨域學習」、「實務創作」為三大方向打造全新課程。

文學院五系在學程中分為五大領域,包括「多元表達」、「文化觀覽」、「人文資料分析」、「跨域敘事」及「數位內容」,包含基礎課程、進階課程及實作課程,各選修4門課、8門課及4門課,達到一定門檻及學分數,即可申請學程證書,若文學院學生依本科系課程安排修習,獲得學程證明的困難度實則不高,歡迎全校同學們踴躍申請修讀。

 

海內外短期實習:

**中文系實習單位:**凱曜集團─承揚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公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公視節目部綜合節目組

**歷史系實習單位:**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長榮海事博物館、洄游創生─桃園市大園尖山考古展示館、圓山大飯店

**資圖系實習單位:**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台北市議會圖書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袖珍博物館、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業部、三民書局、碩睿資訊有限公司、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慈濟人文志業節目內容創作中心、Elsevier、舊金山公共圖書館

**大傳系實習單位:**台視新聞部、三立集團 行銷公關部/品牌行銷部、八大電視台、中天新聞 新聞部、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節目內容創作中心生活品味部、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廣播內容創作中心、風傳媒、ETtoday 即新聞、POP RADIO廣播電台、警察廣播電台、好事聯播網、復興廣播電台、集思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策展部、精緻公關、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必應創造有限公司、李文欽攝影工作室

**資傳系實習單位:**大兼廣告、香港商台灣偉門智威公司、台北捐血中心、小魚廣告網工作室、定影公司、唯晶科技、TVBS聯利媒體、奇策智能雲端公司、四立電視、昕力資訊、TGF恩饋續有限公司、威昇整合行銷、嘉安家護、冉色斯動畫、金都美術廣告、宇宙方塊

 

112學年度姊妹校交換生

**中文系:**湯欣蒲、王薇婷、陳映樺赴復旦大學、曾彩庭赴四川大學、張育嘉赴南京大學

**歷史系:**朱柏諺、柳文婕赴中國人民大學、楊世豪赴南京大學、池志偉赴華中師範大學、周佩儀赴復旦大學

**大傳系:**鄭育枋赴中國人民大學、黃茹敏赴山東大學、朱家宏赴重慶大學、林宜君赴廈門大學

 

中文系和水環系組跨院團隊 奪下水保好好玩創意賽冠軍

中文系與水環系於「2021水保好好玩創意大賽」中,以《搬家的白魚一家》奪下「水土保持兒童繪本創作」組冠軍和獎金2萬元,該繪本是由中文系助理教授謝旻琪和水環系助理教授王聖瑋合作,跨院共同組成「白魚精靈PLUS」團隊獲獎。

該創作繪本透過台中市新社區食水嵙溪二級保育野生魚類「台灣副細鯽」(俗稱「台灣白魚」)的生存危機事件,轉化為具戲劇張力且溫馨的繪本故事,向中小學學生傳達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農委員水土保持局副局長林長立於頒獎典禮上,以「超乎想像」對《搬家的白魚一家》給予肯定;該繪本多以跨頁畫作呈現,隨著故事情節的流動,其色彩也有所變動和調整,而簡單文字敘事讓閱讀者能進入主角內心思維,引發閱讀者思考水保生態議題,最後用跨頁提供該事件的水保資訊。該繪本曾獲得三立新聞等多家媒體報導。

 

中文系 自我療癒力 文本分析力 面對挑戰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產業結構及類型不停轉換,雖迎來便捷生活,但卻使人們過度依賴數位產品,使真實與虛擬在日常交錯混淆,從而引發各種焦慮,導致身心失衡,這是一個需要「祛魅」的年代,而人文學正是「祛魅」的角色。

 中文系是人文領域的核心科系,發展重點以「社會與文化」為經,發展中國通俗文學、文化及宗教之整合研究;以「文學與美學」為緯,開拓現代文學、女性文學、美學及思想整合研究,目前更朝向數位人文領域創新課程規劃。

 課程特色跳開古典與現代、理論與應用的二元對立,培育學生具備三大核心素養,以「自我療癒力」不斷修復自我來面對未來各種挑戰;以「文本分析力」結合經典閱讀與數位人文方法,引領議題,創造價值;以「多元表達力」來敘事跨域傳達理念。

 必修課程厚植文化涵養;選修課程方面:以學程理念分為「創作編採」、「語文教學」與「學術研究」三大學群,每一學群均搭配實作或實習課程,配合畢業專題製作,務求學以致用,並開設整合型課程,如數位e筆、應用中文數位實務,接觸不同學科的知識,培養整合能力;也鼓勵跨領域實作,例如將文藝編輯與電子書製作及設計思考結合,兒童文學課程與社會責任鼓勵學生參與跨領域專案;以演講、講座、微學分方式鼓教師合作,幫助學生培養跨領域思維。

 在課程中,中文系結合大學社會責任,並與相關科系或研究室進行跨領域合作,如兒童文學課程以繪本方式關注SDGs永續議題;田野調查室推動在地連結,引領學生全面瞭解淡水,培養學生發現議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在課程中與職涯連結,以語文教學學群為例,以教育學程、閱讀寫作教學及華語文教學為主軸,將教學與職涯連結,培育中等教育、語文教學及華語文師資,引領學生前往相關場域教學實習,銜接職涯。

 中文系不僅課程內容豐富,更設有「女性文學研究室」、「田野調查研究室」、「圖像漫畫研究室」、「兒童文學研究室」、「儒學研究室」、「編採與出版研究室」等特色研究室,提供教學實踐場域外,也能透過實作訓練自身的能力,並留下作品及刊物,讓成長有跡可循。

  淡江大學中文系也出過幾名優秀系友,如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山東大學講席教授龔鵬程、文訊雜誌總編輯封德屏、近現代文史掌故學家蔡登山、世紀奧美公關公司創辦人丁菱娟、國寶級木雕大師吳榮賜,只要願意付出努力,總有一天一定能在擅長的領域上閃閃發光。(文/吳映彤)

 

歷史系 培養史學專長 涵養文化創意

 歷史系以「培養史學專長、涵養文化創意」為目標,引導學生以史學專業為本,輔以多元跨域的學習方式,從實作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課程朝向多元性的發展,與博物館產業、策展公司、觀光旅遊產業、跨學科的研究計畫合作,如與AI系、資訊傳播系共同申請科技部計畫進行跨領域活動。另有三個USR計畫與商管學院、工學院、外語學院等不同領域的老師進行研究計畫,學生們在計畫執行期間可以學習不同領域的技術。

 教師們運用各自專長領域,如人口調查分析、田野調查、口述訪談、紀傳書寫、歷史菜單設計、走讀導覽的規劃與設計、劇本及小說的撰寫、博物館策展的規劃與經營等,且歷史備立足淡水之歷史文化傳統優勢,由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強調「在地實踐」的學習,以提升教育品質(SDG4)及全球夥伴關係(SDG17),培養學生文史導覽、口述訪談、故事書寫與運用科技之跨領域的能力。

 歷史系安排學生產業合作的機會進行人才培育,教師爭取研究計畫(包含文化部、教育部、海洋委員會、客家委員會、各級政府公部門和私人機構等),讓學生也一起參與學習,獲得寶貴的成長經驗,同時也會邀請各種領域的專家學者蒞臨演講,增加同學的專業能力與興趣。

 歷史系出過許多傑出系友,如曾擔任洛杉磯市立歷史中心策展員和博物館長鄭舒蘭,在美國洛杉磯創建華美博物館;文化部部長洪孟啟;中研院研究員兼圖書館主任邱仲麟,曾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主編多本專書並發表學術論文逾百篇;楊蓮福創立「河上洲文史工作室」、「蘆洲愛鄉文化協會」和「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在校生表現令人驚豔,謝家鼎就讀大學期間創立「震傳媒影音媒體公司」,擔任董事長兼執行長,目前就讀歷史系碩士班;盧乙樂曾參與本系教師之USR計畫、畢業專題製作,史懷哲服務到偏鄉學校舉辦營隊,通過教師資格考,擅長利用資訊軟體設計教案;朱柏諺到北京人民大學當交換生,獨自前往中國各大名勝古蹟進行走訪踏查;柳文婕參與多場辯論比賽,並擔任第十五屆北區聯校新生高中職論賽及第二十四屆鳳凰盃全國高中職辯論比賽裁判。(文/吳映彤)

 

資圖系 培育兼具人文科技整合能力π型人才

 資訊與圖書館學系著重培育「文科的資訊人」,以資訊科學、圖書館學為基礎,輔以多媒體科技與出版實務,力求「手腦並用」和「理論實務並重」,學生在系統化的課程下,學習蒐集、處理並應用各種資訊。

 資圖系多年來培育眾多傑出系友,包括:前宏達電台灣區總經理陳柏諭、飛資得資訊董事長劉淑德、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施純福,多次獲廣播金鐘獎的國立教育廣播電臺主持人蔡宜穎(季潔),實踐場域相當多元。

 資圖系跨域學習,將選修課程分為四大模組,分別為「培育圖書館學」、「資訊/IT」、「行銷/管理/數據分析」及「出版/檔案」,讓學生接受「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兩大領域專業訓練,成為兼具人文、科技整合能力的「π型人才」。

 資圖系重視學生的職涯發展,鼓勵學生考取相關證照、參與資訊學習成果展、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之使用者經驗研究與分析等競賽,設立「圖書館知能服務」及「圖書資訊產學實習」課程,安排學生至校外服務與實習,以驗證在校所學理論及實際操作的機會。學生畢業後不僅能勝任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職務,亦能從事資訊相關的專業內容,實踐「跨域多元」、「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及「跨域實習連結產業」之目標。

 透過多元學程、培育研究型人才與跨領域學習,學生在各項競賽與論文皆獲得優秀的成果,112年「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網站使用者經驗研究與分析競賽」,副教授賴玲玲指導學生許惠琳、張家維、蘇梓慧榮獲佳作;助理教授張嘉玲指導學生陳倩琪,其論文「基於機器學習之早期預測學術文獻影響力研究」獲得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2023優秀學位論文獎;副教授張玄菩指導陳冠豪、林育安、王翎卉、李襄羽,創作電子書「石虎—消失中的淺山精靈」,榮獲2023年第十三屆國際華文暨教育盃電子書創作大賽大專組佳作,表現深獲肯定。(文/李意文)

 

大傳系 培養傳播內容設計師與創造者

 大眾傳播學系作為「傳播內容的設計師與創造者」,注重於「人文關懷」與「科學思辨」,除豐富學生的創意思考能力外,亦學習各項媒介運用及專業敘事能力,通過設計、組合並傳遞出具有深度的訊息,培育具跨媒體、跨領域訊息處理的傳播人才。

 大傳系專業涵蓋多元,舉凡影音新聞採製、社會行銷企劃、劇本寫作、電影拍攝與製作、風險與傳播研究等皆涵蓋在內,亦孕育各領域的傑出校友,如:四次獲得金鐘獎節目行銷獎的華劇行銷教母張正芬、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兼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KIA台灣總代理森納美起亞總裁李昌益、金馬獎導演楊雅喆和遠見雜誌智庫總編輯李建興等等,多位校友不僅在傳媒產業具有貢獻,也在科技、汽車和文化領域展現了大傳系的多元性。

 大傳系多位教師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透過計畫導入課程,帶領學生進行實作,共同走入地方社區,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之餘,亦能體會及落實倫理與道德,完成跨領域及關懷社會的使命。

 大傳系設立四大實習媒體「淡江電視台」、「淡江之聲FM88.7」、「淡江網路新聞報」及「淡江影像藝術工坊」,學生得以學習廣播、電視、報紙及數位影像等實務技能,印證所學專業知識;此外,設立「傳播專題講座」課程,邀請業界傑出人士、系友回校分享業界最新現況,大四「畢業製作與展演」更以業界規格產製作品與策展,邀請業界講師予以講評,透過多方面的資源整合,使學生與業界迅速接軌。

 在專業教師指導下,大傳系每年均不少學生獲獎。2023年淡江電視台指導學生參加中國日報大學新聞獎競賽,獲邀至廣州領獎,學生蔡長育、蔡渝蕎以《蚵技 科技》榮獲最佳新聞視頻季軍、PeoPo校園採訪中心總編輯會議影音觀摩競賽第一名;學生林雨靜、莊秀惠以《用眼球連結世界 雙眸下的故事》榮獲最佳短視頻冠軍;學生林雨靜、蔡渝蕎、莊秀惠、盧怡勳、李亭緯、蔡少瑜、周珮安則以《全責共騁現場直播:你未曾發現的角落天使》榮獲最佳新媒體報導亞軍;淡江之聲廣播電台指導學生參加第49屆藝美獎廣播類,學生周予婕、徐翊瑄、何詩婕、許惠雯等多項作品,入圍「最佳公益廣告」、「最佳教育文化節目」、「最佳綜合節目」和「企劃編纂獎」。(文/李意文)

 

資傳系 多元跨域 學生作品得獎連連

 資訊傳播學系作為整合傳播行銷、美學設計與資訊科技的跨領域學科,結合「多元」、「跨域」與「科文共裕」的發展特色,培育數位平台內容創製人才與行銷人才,孕育多位業界知名校友,如:台灣趨勢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總監周秩年;曾擔任 SLP 全球創業家網路臺北分部年度執行長、林克威許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前任執行長,現任立委葛如鈞;魏曼庭出版個人攝影集兼旅行攝影網站「食癮。拾影」。

 教學特色以「基礎社會人文理論」和「資訊傳播理論與研究」等基礎學理為經,並以「數位內容創製」、「數位平台行銷」應用為緯,設置「創意數位媒體教學實習中心」,整合理論與實務操作,使學生更具職場競爭力。近年來亦協助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教育部關鍵人才培育計畫」、「校內重點研究計畫」,「八里區公所、石門區公所在地文化行銷」等計畫,在提供實習習作機會的同時,落實社會關懷。

 資傳系製作融合「傳播行銷、美學設計、資訊科技」的專業課程地圖,訂定「新媒體行銷」與「新媒體創製」二大學群,針對資訊傳播跨域整合人才的需求,協助學生確立學習的發展方向、開發雙重潛能。

 資傳系鼓勵學生透過參與校內外競賽、國際學習活動、學術演講與工作坊,與國內外資訊交流接軌,結合多項產學合作計畫,培養學生領導統御、團隊合作與人際良好互動之情商。安排職涯規劃課程主題、學生班級導師個別約談學生輔導職涯,並邀請業界專家、校友演講、校內外專業實習、業界參訪等活動,協助學生深入研究並接軌業界實務。

 資傳系學生在國內外各項競賽取得佳績,如:榮獲坎城國際未來獅創意影片大賽人氣獎、2022社群媒體創意競賽 第一名、2023社群媒體創意競賽佳作的學生黃心柔;獲得國際華文電子書大賽專業團體組第三名、坎城國際未來獅創意影片大賽佳作的學生簡睿,以及獲得坎城國際未來獅創意影片大賽銀獎及人氣獎第一名、全國資安競賽影片組佳作的學生陳宜攸,展現資傳系扎實的實務能力。(文/李意文)

本報導連結 #SDG03 良好健康和福祉 #SDG04 優質教育 #SDG09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1 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 夥伴關係


白魚精靈PLUS團隊由中文系教師謝旻琪和水環系教師王聖瑋帶水環三陳玟綺、中文四何宏文、孫筱亞、古曼均及中文三陳玟佑獲獎。(圖/中文系提供)
白魚精靈PLUS團隊由中文系教師謝旻琪和水環系教師王聖瑋帶水環三陳玟綺、中文四何宏文、孫筱亞、古曼均及中文三陳玟佑獲獎。(圖/中文系提供)
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師生團隊持續編輯淡水在地刊物《淡淡》。(圖/中文系提供)
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師生團隊持續編輯淡水在地刊物《淡淡》。(圖/中文系提供)
設計,在淡水重建街,帶領同學重新回到馬偕醫館時代,了解馬偕行醫救人的故事。(圖/歷史系提供)
設計,在淡水重建街,帶領同學重新回到馬偕醫館時代,了解馬偕行醫救人的故事。(圖/歷史系提供)
陳冠豪、林育安、王翎卉、李襄羽,創作電子書「石虎—消失中的淺山精靈」,榮獲2023年第十三屆國際華文暨教育盃電子書創作大賽大專組佳作。(圖/資圖系提供)
陳冠豪、林育安、王翎卉、李襄羽,創作電子書「石虎—消失中的淺山精靈」,榮獲2023年第十三屆國際華文暨教育盃電子書創作大賽大專組佳作。(圖/資圖系提供)
大傳系慶祝創系40週年系慶,優秀系友齊聚,112年5月26日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有蓮廳,舉辦「跨域與永續:人才培育論壇」。(圖/大傳系提供)
大傳系慶祝創系40週年系慶,優秀系友齊聚,112年5月26日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有蓮廳,舉辦「跨域與永續:人才培育論壇」。(圖/大傳系提供)
大傳系淡江電視台指導教師萬玉鳳(右二)指導3組學生影視作品,勇奪大學新聞獎1冠1亞1季創歷年佳績。(圖/大傳系提供)
大傳系淡江電視台指導教師萬玉鳳(右二)指導3組學生影視作品,勇奪大學新聞獎1冠1亞1季創歷年佳績。(圖/大傳系提供)
資傳系學生參加全球華人教育遊戲大賞,右起司徒紀妤、李芸瑄、卜醍、鍾薇安和吳品慧獲桌遊設計組金獎。(圖/資傳系提供)
資傳系學生參加全球華人教育遊戲大賞,右起司徒紀妤、李芸瑄、卜醍、鍾薇安和吳品慧獲桌遊設計組金獎。(圖/資傳系提供)
淡江時報社 TKUTIMES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