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5
【淡江時報潘劭愷報導】本校學生宿舍「下一步,新東村」松濤館宿舍群及廣場整體改善計畫,申請教育部補助獲全額通過,計8,860萬元。該計畫透過校園公共空間的改造與空間設施內容的提供,來支持學習與生活混和的新的轉變經驗,讓學生在學習之餘還能留在校園,實踐學習並印證所學。 該計畫由行政副校長莊希豐主持的校園規劃委員會進行規劃,邀集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建築系及水環系系主任、學務處住輔組及總務處節能組組長與建築系教師等共同擬定草案。之後邀請宿舍自治會成員共同參與,提供對於目前宿舍生活的經驗,以及提出對於公共空間的想像與需求。最後由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與建築師吳聲明整合並完成初步計畫,向教育部提出申請。 莊希豐感謝團隊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建築師所提出「連結宿舍區」的想法,不僅提升住宿同學的生活品質,更能強化與學習的連結,提供全校師生一個更優質的多用途空間。「獲得全額補助對於團隊來說是鼓勵與肯定,但也是責任,目前我們已經積極申請相關執照,同時進行基礎工程及後續規劃,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及最佳的品質完成。」她也提到目前已完成活化的校園空間,包括去年完成的校史館、本週開始營運的QP咖啡館等,歡迎師生有空可以多多到訪,感受一下校園的轉變及美景。 黃瑞茂說明,新東村是以網路時代「Now and here學習地景」作為新空間調整的考量,透過「學習空間」的概念,營造宿舍區與教學區所連結的新的校園分區特性,打造一個融合生活與學習的新校園空間。「我們希望透過空間修補的方式來改造環境,成為一個友善的校園環境,支持學生發展有創意的公共生活。」他也透露將持續舉辦相關討論活動,希望校內師生能踴躍參與討論讓計劃更加完善。完工後的新東村也擬透過徵選同學擔任經營團隊,進行生活實驗,是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學習如何管理並推動園區活動,建立永續的經營模式。
【淡江時報記者鄭佩維報導】淡江攜手校友,綠能永續!總務處11月6日上午10時30分在紹謨紀念體育館4樓舉辦「太陽能光電啟用典禮」,校長葛煥昭、董事長張家宜、前校長林雲山及趙榮耀、信邦電子董事長,數學系系友王紹新、太陽能系統整合事業處處長林懿賢等,近80位來賓參與。 葛校長感謝信邦電子的高品質協助,分別於體育館及游泳館頂樓上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加速本校AI+永續的落實與推動,持續發展綠能校園;王紹新則提及近年地球環境被人為破壞導致汙染嚴重,因此希望盡一份心力,達成「減碳與減塑」的目標並回饋社會,能夠與母校共同參與這項綠色計畫感到十分榮幸,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產學合作機會。最後由葛校長、張董事長、王紹新與林懿賢共同啟用太陽能光電系統,也正式啟動永續淡江的第一步。 信邦電子成立於西元1989年,為提供電子零件整合設計與製造服務的領導廠商,產品應用範圍涵蓋資料擷取、電腦週邊和其他電子產品,並且跨入汽車電子、航太、醫療等領域,近年更致力推動太陽能光電技術,希望能為永續地球盡一分心力。
【淡江時報記者彭云佳報導】世界校友會聯合會於11月6日上午11時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3樓有蓮廳,召開「第13屆第1次會員代表大會」,由世界校友會聯合會秘書長李述忠主持,校長葛煥昭、董事長張家宜、四位副校長及一二級主管們到場。此次大會受疫情影響,世界各地校友們雖無法親臨現場,校友服務暨資源發展處執行長彭春陽讓校友們紛紛錄製影片,儘管有時差校友們也熬夜不睡在線上參與,共同祝福母校71週年校慶。 北美洲校友會聯合會會長馮啟豐、大陸校友總會總會長莊文甫、東南亞校友總會總會長彭慶和、北加州校友會會長柯秀玫、紐西蘭校友會會長沈丕堅、香港校友會會長梁宗榮、南加州校友會會長高東茂、芝加哥校友會會長石鴻珍、泰國校友會會長詹鎮綱和華中校友會會長張義信特錄製影片,從世界各地捎來對母校的想念及祝福,南加州校友會前會長陳君愉、芝加哥校友會會長石鴻珍等連線參與,與世界各地校友會代表們,一同與母校師長們連線相見歡。柯秀玫表示:校友們均非常想念母校師長,她一定會盡快回臺,感受母校的進步及新建設。 世界校友會已於日前舉辦線上改選,陳進財眾望所歸,繼續擔任總會長一職,並選出7位校友擔任第13屆副總會長,分別是校友總會總會長林健祥、系所友會聯合總會總會長莊子華、淡江菁英會會長江誠榮、大陸校友聯誼總會總會長莊文甫、北美洲校友聯誼會會長馮啟豐、東南亞校友會聯誼總會總會長彭慶和及加拿大校友會會長陳慧青,會中並頒發當選證書。 張家宜致詞表示,恭喜總會長陳進財榮膺本校名譽博士學位,也肯定葛校長開先例,能從數不盡優秀校友中遴選出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人選,從前年第一位名譽博士陳定川,到現今第二位名譽博士陳進財,實屬超越再超越,而除了教學上教師的研究和學生的學習要超越,本校為了培育心靈卓越之人才,也要保持與校友有更多互動,同時與校友企業產學合作來繼續大幅超越。 陳進財致詞表示,近期臺灣疫情趨緩下,能現場舉辦且和海外校友連線齊聚一堂非常幸運,而世界校友會經這兩年重組整頓,期許仍成為支持母校最堅強的力量,往永續經營邁進。因疫情的關係,原2022年印尼雙年會活動暫時取消,仍致力2024年在美南休士頓舉辦雙年會,讓世界校友能再團聚相見。 中華民國校友總會於11月6日上午10時40分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3樓有蓮會議廳舉辦校慶聯誼活動,總會長林健祥表示,繼去年70週年校慶,今年71週年又是十年一輪新的開始,尤其今年招生,本校大學部日間學制新生註冊率達到99.86%,甚至許多學系超越100%,乃是本校成功繼續超越之實績,全國校友們一定全力支持母校發展,也期望明年校慶時不受疫情影響,讓所有校友能回到母校一同慶祝。 因疫情的關係,校友聯誼活動今年改為線上直播方式進行,為了讓校友了解更多母校的發展現況,校友總會製作了校內三棟新建築簡介影片,包含鍾靈化學館內圖書館、松濤四五館、校史館,其中圖書館鍾靈分館榮獲2021年英國IPA房地產大獎、校內女生宿舍松濤四五館為新穎的家庭式套房設計,媲美休閒度假小屋,校史館陳列了本校數十年發展變革之珍貴史料。 校長葛煥昭、董事長張家宜、四位副校長及一二級主管們到場,總會長林健祥、副總會長許孟紀、陳滄江、王新財及秘書長許義民、校友服務暨資源發展處執行長彭春陽等人到場及各校友會會長們連線參與。彭春陽致詞也提及報到率99.86%一事,能夠有如此佳績都是來自於校友們的支持和付出,包括管科所校友徐航健「有蓮獎學金」2000萬元,還有數學系校友王紹新慨捐1500萬元,共3500萬為招生設置之捐款來鼓勵新生就讀本校,以及總會長林健祥每年都在全臺灣各地為本校召開多場新生座談會,而今年疫情下仍舉行兩場線上座談會來提供服務給新生家長們。 中華民國校友總會於本月20日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3樓有蓮會議廳舉辦校友讀書會,邀請6位校友演講「美中貿易戰、科技戰下,台灣企業的因應之道」和12月10日由嘉義縣市校友會主辦本會第13屆第1次會員代表大會,林健祥歡迎各校友們蒞臨此兩場活動,海外校友也皆可透過線上方式參與。 高雄市校友會會長陳点樹在線上參加,他表示:「從視訊中可看見淡江大家庭的成員都很熱心與團結,非常感動。陳進財是他會計系同班同學,恭喜從逆境中力進上游,成就偉大事業不忘回饋母校,也是其他校友的楷模,祝母校超越,繼續茁壯成長。」
【淡江時報記者林曉薇報導】資圖系(原教資系)11月6日上午,在淡水校園文學館L401舉辦50週年系慶活動,約50位系友回娘家,與教師們一齊歡唱生日歌。金鷹獎校友、飛資得資訊董事長劉淑德更特別捐贈100萬元回饋母系。 系主任林雯瑤歡迎系友們的參與,提到資圖系一向受學生肯定,108學年度新生註冊率居全校各學系之冠,今年也有96%的高註冊率,能邀請系友回娘家一起慶祝,感到很溫馨。 系友會由系友周佳岑及系友會理事長牛漢傑主持,85歲的榮譽教授黃世雄自嘲退休之後到文學館,都沒有學生跟他打招呼讓現場充滿笑聲;自創系即在資圖系任教的榮譽教授黃鴻珠表示,很高興看到系友們畢業後在社會上發光發亮,她也鼓勵大家持續服膺創系主任方同生說的「知新」二字,隨時學習並掌握時代。 教授林信成特別將「鄉間小路」改編成「宮燈大道」,與系友陳柏諭一起歡唱,當唱到「走在宮燈大道上,師生的歌聲在迴蕩,喔~他們唱,還有宮燈姊姊隱約跟著唱。」惹得大家開懷大笑,之後牛漢傑和陳柏諭也對唱情歌「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活動中同時進行義賣,除了50週年系慶保溫杯,更有黃世雄的簽名裱框,前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吳英美特別以新台幣十萬元將其標下,以此回饋母系,她提到這是一場感恩之旅,「當年考上國家考試時,收到的唯一一張賀卡是來自黃世雄老師,如果沒有教資系的栽培,不會有今天的我。」活動尾聲大家一起合唱「這裡有愛等我回來」,象徵師生系友永遠珍惜並感謝母系,並拍下紀念大合照。 牛漢傑分享,50週年是一個里程,很高興能躬逢其盛,為系上出一點力,「尤其自己和資圖系同一年出生,這種關係十分難得。」第15屆系友邱顯義提到這是畢業之後第一次參加系友會,因為畢業後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國外,「看到老師及系友們覺得很溫馨,自己雖不是往圖書館方面發展,但也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業,行行出狀元,選擇喜歡的領域才是最重要的。」
【淡江時報記者朱映嫻報導】本校化材系創系50週年了,於11月6日之本校71週年校慶在E787舉辦創系50週年暨逢十同學會,由化材系系主任張朝欽主持,學術副校長何啟東、畢業40年校友、化材系系友會歷任理事長、化材系師生約120位共敘情誼。現場頒發紀念品予畢業40年校友孫建中和宋隆欽,化材系系友會理事長石健學也代表該系友會捐款,提供系上獎學金和系務發展使用,化材系也製作《化材系創系50週年紀念特刊》說明這50年來創系歷程。 張朝欽一一介紹與會來賓後表示,本系長期與化材系系友會保持良好互動,儘管原定去年50週年系慶活動因疫情活動延至現今舉行,但畢業學長姐仍熱烈參與,目前規劃於明年舉行相關50週年系慶活動,歡迎學長姐返校共襄盛舉,期待系上師生透過參與系友會活動來了解學長姐的優秀表現。」化材系系友、金鷹校友、前菁英會會長孫瑞隆感謝母校培育、化材系教職員們的用心經營,讓化材系蒸蒸日上和年年進步,期許學弟妹能在此繼續成長,「希望大家能平安健康,再過下一個50週年。」石健學對化材系50年來的改變給予肯定,他認為,化材系除了培育化材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工程師人才,在課程上也逐漸走向數位化,對學生而言,這是很好的事。 第17屆化材系畢業校友洪聖陽勉勵學弟妹增強外語能力,他提及,「外語能力再加上本職學能,在職場上就能夠非常吃香。」第17屆化材系畢業校友黃嘉宏分享,當初是在化材系師長的嚴格教育下成長茁壯,期許學弟妹不要忘記化材系的初衷,持續保持尊敬、敬愛教師的系風。化材系技士郭威廷說:「儘管因受疫情而讓系慶延期至今年舉行,透過今天的活動向長年幫忙和照顧化材系的系友們,說聲謝謝並祝福大家。」 為使畢業學長姐了解系務近況,除了展示學生專題外,化材系系學會也說明系學會近期活動規劃,並安排實驗室參訪,呈現化材系的教學和研究的優秀表現。
【淡江時報記者鄭佩維報導】由建邦創新育成中心輔導,土木四黃俊溢、電機碩一吳紹瀛、電機系系友黃明遠及中興大學電機碩一洪培鈞所組成的「馬格火箭aka圖奇科技有限公司」,以「提供研發技術並推廣火箭」為主題,榮獲110年度「U-start 創新創業計畫」文創教育類別績優團隊獎勵金45萬元,11月12日出席於華山文創園區舉行之「頒獎典禮暨成果展」接受頒獎。 U-stat計畫由教育部青年署主辦,結合學校育成輔導資源,鼓勵大專院校在學生及近五年畢業生組成團隊,再由各校院育成單位檢具「創業團隊營運計畫書」及「育成輔導計畫書」提出申請,通過評比後,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補助學校育成輔導費及創業團隊創業基本開辦費,獲補助之團隊經參與第2階段績優創業團隊評選成績績優者,可再獲25萬元至100萬元創業獎勵金。 黃俊溢說明,原先以程式教育作為參賽計畫,卻因疫情緣故加上組員各自繁忙之際,且發現兒童冬夏令營開課項目中有不少自然科學領域課程,就決定以推廣火箭教育為目標。他運用過去扎根計畫經驗,以兩種不同效能的火箭報名計畫,第一代是可回收型火箭,噴發上去後偵測高度會自動打開降落傘降落至地面;第二代則是穩固主體,不用尾翼做為輔助,靠噴嘴穩定噴發效果。團隊中每個人負責項目不一,包括架構設計、演算法以及模塊設計等,將其充分結合才能完成一支火箭的製造。 「凡事做好充分準備,更會對自己有信心!」他鼓勵有意願創新創業的學弟妹能勇於嘗試,即使無法獲獎也能增加不少經驗,「能夠獲獎,我們都感到非常興奮,也都認為這對團隊履歷能有加分的效果。」黃俊溢表示,未來將會持續舉辦兒童火箭夏令營以及套件製作,也會與本校航太系合作舉辦冬夏令營火箭學習體驗活動,推廣火箭教育,向下扎根。
【淡江時報記者謝采宜報導】航太系於11月10日下午3時舉辦「國際大師」演講,本次邀請捷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院太空物理系教授 Ondřej Santolík以Microsoft Teams方式進行線上講座,線上及E415超過120位到場參與,並安排航太系助理教授汪愷悌現場旁白講解。 Ondřej Santolík目前任職於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表面與電漿科學系,同時也是捷克科學院科學委員會副主委之一,其專長為太空電漿物理,發展太空電磁波觀測儀及分析波動場技術方面具重要學術貢獻,發表學術論文著作近400篇,目前也是歐洲太空總署及美國太空總署多項太空任務之國際成員。此次Ondřej Santolík以「太陽圈的音樂(Music of The Spheres)」為題,說明在地觀測電磁波在太空探索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應用在探測地球與太陽圈其他行星的電離層、電漿層、磁層等範疇,他表示,可從其觀測結果對照已知理論的描述特徵,此外,近年來從范艾倫探測器、西蜜斯衛星等科學性太空任務所提供的多點及多種粒子成份的觀測資料中,激盪出新興理論和數值模擬的發展,如哨聲波模合唱波的非線性放射、太空電漿等其他種類的電磁波。本次演講中,Ondřej Santolík為大家介紹這些觀測結果、人耳可聽見之頻率範圍內音樂般的電磁波相關範例。
【淡江時報記者姜羿帆報導】110學年度新生盃籃球、排球初賽10月30日在紹謨紀念體育館開打,在經歷嚴峻的淘汰賽後,冠亞軍賽在11月8日一決勝負,最後由土木系囊括男籃與男排冠軍,而女籃及女排則分別由財金系和運管系拿下金牌。 體育長陳逸政表示,因防疫指引調整,11月3日起集會活動可不受人數限制,因此決賽當天開放同學們共襄盛舉,可入場至觀眾席為選手們加油打氣。「體育館7樓的場地剛整修完成,新生盃是我們舉辦的第一個競賽,所以採用聯賽規格辦理,期盼新生能感受到學校對於體育的重視,也希望同學們能充分利用學校優質的場地與設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並協助共同維護場館環境。」 男排隊長、土木三張祐齊表示,這次的賽事大家都很努力,每個人都是MVP,尤其是洪佑均,若沒有他的加入,我們無法得到冠軍。疫情期間,戴口罩練球很辛苦,家長也會擔心,而五虎崗排球場的場地不夠,球隊的練習時間常會衝突,只能趁宵夜時間加緊討論戰略。 女排隊長、運管四江昀恩有感而發,「排球是團體運動,少一個人都不行。」運管的奪冠之路可說是歷經艱辛,她們10月底才正式練球,因為疫情所以招生不順,一開始只有4位球員,最終又招到3位,才得以報名新生盃,感謝所有隊友共同奮戰到最後一刻。 男籃隊長、土木三孫永明認為,開學第一週為遠端學習,多數隊友都很晚才認識彼此,球場也因疫情無法正常使用,但他們並未因此暫停練習,反而更加積極,由原本一週練習一天,改為練球兩天。同時,他也肯定陳定杰出色的領導能力,以及穩定的輸出跟防守,絕對是這次的MVP人選。 女籃隊長、財金四姚千期分享,「我想頒MVP給冠亞軍賽共得了11分的柯卉翎,她除了流暢的運球,還有優秀的組織能力,每場輸出都十分穩定。」財金系的女籃是今年4月才成立,原本只有6位球員,現在有這批生力軍的加入,以後每週都要加緊嚴格練習,讓球隊更加強大!
【淡江時報訊】新北市政府11月12日上午11時於板橋車站2樓環球購物中心舉辦「下一站,新北農創站」農業創生成果展暨展售市集,展出農業創生跨域共創產品。學術副校長何啟東偕同USR「農情食課-無毒、有機印象淡水」計畫,管科系教授牛涵錚及水環系副教授李柏青出席,與其他7所大學接受新北市長侯友宜頒發之感謝狀,感謝協助推動在地農業創生。 侯友宜表示,這次市集除了展現市府與各地方團隊合作推動產業串連的成果,還加入各大學為新北產業付出的成果,讓青年可以看到在地特色、獨特魅力及工作機會,產生返鄉甚至移居的契機;新北市政府也與到場大學攜手組成「農業創生大學聯盟」,希望透過聯盟團體戰形式,依據團隊需求媒合大學(USR)計畫,前進產地協助團隊,引導團隊往「下一站,新北農創站」前進。 市集現場販售特色農業創生產品,如金山跳石芋頭特色餐、三芝魯肉販療癒多肉植栽、三峽禾乃川健康豆製品、石碇許家古早味麵線,還展出農業創生跨域共創之產出,包括本校與一良茶屋合作設計的鐵觀音茶禮盒、臺藝大與三峽染坊共創的「新三峽藍」、醒吾科大「繁生創室」牧蜂蜂蜜創意特調及坪林包種茶手作體驗包。 何啟東感謝農情食課團隊近年的努力,讓本校的USR成果普獲肯定,「他們積極協助大淡水甚至北海岸地區的優質小農,透過學生團隊的專業與創意提供多樣產銷方式推廣產品,除了提升能見度,更賦予新的生命,達到永續經營的概念;學生們在過程中強化了自己的競爭力,更因對於在地有深入了解,願意投入更多心力參與,達到大一淡江人,大四淡水人的目標。」
2021/11/06
【淡江時報記者姚順富報導】恭喜淡江大學創校71週年!本校11月6日上午9時在紹謨紀念體育館7樓舉行校慶慶祝大會,會中頒發第35屆淡江菁英金鷹獎、捐款感謝獎,以及頒授名譽博士學位。校長葛煥昭、董事長張家宜致詞,邀請與會貴賓、校友、各一二級主管及教職員生一同歡慶本校71歲生日。 葛校長致詞表示,今年校慶的主題是「AI+ SDGs =∞」,呼應本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以「永續」為核心理念,整合在地、國際、智慧、未來等要素,並運用AI大數據、互聯網及雲端科技為基礎,加值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計畫(SDGs),以達成「共創大淡水、智慧大未來」的願景。 他開心的分享今年校慶有三件喜事:首先,淡江創校71週年生日;其次,淡江的辦學績效超越去年,今年日間學制大學部新生註冊率為99.86%,再創歷史新高,這要歸功於校友們長期支持母校的努力。教育部私校校務發展計畫都有所成長,其中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更連續三年成長,而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淡江排行全國第20名;最後是頒授本校第二位名譽博士。 張董事長提到,新冠疫情間接強大了學生數位學習的能力,加速數位轉型,遠距授課期間所有的課程都融入AI數位教學,相信淡江未來能培育出更多優秀的學生,本校金鷹獎校友都十分出色,對母校的向心力非常強,相信淡江的發展一定是永續昌隆。 接著頒發金鷹獎,表揚得獎校友對國家、社會、人群及母校之卓越貢獻,本屆共有6位傑出學長獲獎,分別是錫山集團董事、英文系校友王屏生,東海大學董事、化學系校友林稟彬,教育部常務次長、電算系(今資工系)及大陸所校友林騰蛟,康寧大學副校長、大陸所校友馬西屏,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長、水環系校友陳慶和及羿晨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合經系(今產經系)校友黃進霖。現場歡聲雷動,學弟妹為獲獎學長製作慶賀海報,並齊聲歡呼,受頒金鷹獎的學長也在臺上揮手致意。 接著頒發捐款感謝獎予管科系校友徐航健、信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數學系校友王紹新、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穩懋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會計系校友陳進財、翰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化材系校友陳洋淵、利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雲等捐款人,感謝各界對於本校的捐贈與肯定。(捐款人完整名單詳文末) 最後由商管學院院長蔡宗儒推薦,葛校長頒授名譽博士學位證書予世界校友會聯合會總會長、穩懋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進財,並致贈文錙藝術中心主任張炳煌用數位e筆書寫的「學養豐厚 實至名歸」墨寶。陳進財首先祝賀母校71週年生日快樂。儘管因爲疫情,世界各地的校友們無法回校參與校慶,但他們都會持續以不同的方式支持淡江。接著談到淡江有今日的成就,要歸功於張建邦創辦人的「超前部署」,「我在大學時期,他就極力推動加强校園的電腦設備,如今也如預想,現今的5G時代中,淡江能夠充分展現資訊能力,相信母校會持續進步。」今天能夠獲得母校頒發名譽博士,陳進財感謝老師的努力教導,感謝與同班同學一同學習的美好時光,更感謝家人的支持,讓他無後顧之憂。最後勉勵學弟妹努力學習,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有所成長,希望功成名就後不要忘記母校的栽培。 20位捐款感謝獎完整名單如下: 管科系校友徐航健,捐款金額2,000萬元。 信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王紹新董事長,捐款金額1,500萬元。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捐款金額800萬元。 穩懋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陳進財董事長,捐款金額716萬元。 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捐款金額348萬元。 翰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陳洋淵學長,捐款金額300萬元。 利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鄭雲董事長,捐款金額250萬元。 國貿系孔振相校友,捐款金額200萬元。 MilliporeSigma公司,捐款金額199萬元。 社團法人台北市淡江大學校友會,捐款金額156萬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淡江大學電子與電機系友會,捐款金額150萬元。 財團法人台北市淡江會計教育基金會,捐款金額148萬元。 久保雅司國際有限公司黃惠玲總經理,捐款金額142萬元。 宗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林健祥董事長,捐款金額141萬元。 京華超音波股份有限公司李清分董事長,捐款金額136萬元。 旭然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何兆全董事長,捐款金額113萬元。 富樂群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莊子華董事長,捐款金額106萬元。 叡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陳世安總經理,捐款金額103萬元。 錫山集團王屏生董事長,捐款金額100萬元。 台旭環境科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江誠榮董事長,捐款金額100萬元。
【淡江時報記者鄭佩維報導】本校與宜鼎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詮欣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叡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精英國際教育集團5家智慧產業公司組成策略聯盟,並於11月4日上午11時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穩懋廳舉辦「淡江大學與智慧產業公司策略聯盟簽約儀式暨產學媒合會」,由校長葛煥昭代表與5家企業進行簽約,校內一二級教學與行政主管、師生、業界代表近50位見證觀禮,攜手進行人工智慧跨領域合作。 這5家企業中,宜鼎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簡川勝為機械系校友、人工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榮貴和叡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世安均為金鷹校友、精英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張義雄是水環等系所校友,詮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連溪則與本校持續產學合作。 葛校長感謝這5家智慧產業公司領袖親臨現場,致詞表示,隨著AI加速進行,本校於109學年度開辦AI創智學院、110學年人工智慧學系開始招生,該系的註冊率達100%,顯示AI受到各界重視,今天與各位組成策略聯盟具有宣示意義,表達淡江將結合AI和SDGs發展永續的決心,透過這5家智慧產業的密切合作,運用AI技術進行創新轉型,並持續整合雙方資源及強化產學合作,以創造雙贏和永續發展的成果。 簡川勝、吳連溪、張榮貴、陳世安、張義雄也逐一致詞並感謝能與本校簽約合作。簽約典禮後,研發長楊立人進行產學媒合會,向在場企業、教師介紹本校教師研發能力,讓雙方了解產學合作需求,並協助鏈結產學合作相關資源。
【淡江時報記者戴瑜霈報導】你喜歡書畫嗎?那就絕不能錯過科技與傳統結合的書畫展!文錙藝術中心11月4日中午12時舉辦「書畫傳真ZOOMIN作品展」發布會,由主任張炳煌主持,偕同駐校藝術家沈禎解說相關書畫作品,逾20位學生到場參與。 此次展覽由張炳煌策劃,70件展出作品皆由數位e筆創作,繪畫風格多元,從西畫、水墨畫、版畫到書法,不同的創作媒材都能運用數位e筆呈現,「數位e筆的出現,不是要顛覆傳統,也不是要大家捨棄原本創作繪畫的工具,而是希望科技能與傳統結合,吸引更多年輕人欣賞藝術之美。」 張炳煌特別提到,本次展出作品,每幅畫都暗藏玄機,運用「書畫ZOOM IN」技術將書畫與科技結合,觀展民眾只要拿著手機對應畫中特定部位,就會自動跳出Youtube影片,秀出作畫過程。沈禎則表示,書畫是一件能修身養性的事,鼓勵大家拿起紙筆嘗試作畫,「即使是沒有畫畫基礎的同學,也可以將名家作品或照片當底圖,藉由描圖的方式,實際畫出一幅畫,完成後會很有成就感。」展覽自即日起展出至12月15日,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週六、日休館,11月6日校慶當天照常開館。 二樓另搶先展出與淡水區公所合作的50件關於淡水的詩畫作品,特色在於將其燒鑄於瓷板上,呈現另一種不同的風貌,預計12月中旬將移置和平公園一滴水紀念館前的滬尾藝文步道,有興趣的教職員生記得前往欣賞。 除了展覽之外,文錙藝術中心為提升校園藝術學風,增進藝術欣賞知能,特別將靜態藝文展覽與動態趣味競賽結合,11月24日至11月30日舉辦「ZOOM IN猜猜猜」活動,希望更多人進到展覽廳,從尋找答案中培養看展興趣,提升藝術美學素養。競賽方式由同學在欣賞展覽作品的同時,尋找中心所提供題目卷中的答案,填答後將答案卷投入答案箱中即完成比賽。將於12月1日中午12時20分於展覽廳進行開箱儀式。獎品豐碩,一獎1名,可獲得獎金新臺幣3,000元;二獎2名,可獲得獎金新臺幣2,000元;三獎3名,可獲得獎金新臺幣1,000元;入選20名,可獲得獎金新臺幣500元;另加開特別獎若干名,獎品為數位e筆1套,歡迎全校教職員工生踴躍報名。
【淡江時報記者林靖諺專訪】「我有個原則,當越困難時,越要將缺點變成優點。」人生一路走來,有著多元豐富經歷的中文博三莊昭龍,憑藉著修身修道和正向的心態,在擔任中醫師期間,利用休診時,到校鑽研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只為更透徹理解古人留下的智慧。 從小家境困難的莊昭龍認為,所有經歷對他來說,雖辛苦卻也是種磨練,他說:「白紙黑點的故事,多數人只看到黑點(缺點),若能看到整張白紙,完整的了解自己,就能明確知道自身缺點,那這時該怎麼做?」他認為可以用黑點畫蝴蝶或是花朵,這都能讓有著黑點的白紙變成一幅美麗的景象。 「28歲那年,我剛保送進臺灣師範大學英文系,當時報紙刊登一位跟我同年的年輕人,即將上任為大公司總經理。我看著報紙一直哭,想著為何我要花費那麼大的心力才能上大學,但他卻已經是總經理了!」後來,莊昭龍轉換心態,多年後「同年的我們,那個人只往上爬一格變成董事長,而我卻靠著奮鬥,前進了好幾大步。」從小學老師、就讀大學、碩士到博士,一路往上爬的莊昭龍,翻轉命運將缺點變成優點。 「會接觸中醫這領域其實是個意外,因緣際會下,帶著妻子去看中醫,因此與大國醫鄒金輔結上好緣,鄒金輔是引領我進入國學及打坐禪定的啟蒙老師,也是我心中永遠的恩師。」雖然考了多年中醫特考,中間也曾做過生意賺錢,但最終還是選擇專心學習中醫,莊昭龍說:「其實一切都是天注定,天要給你,你什麼都有,天不給你,你什麼都拿不到。」 莊昭龍將熟讀好幾百遍的《黃帝內經》、《本草綱目》、《方劑學》、《本草備要》、《傷寒論》等醫學知識都記在腦海中,還耗時十多年重新編撰了中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當年特別贈送一套給中文系榮譽教授王邦雄,但王邦雄說:「這套書很可惜的是缺乏學術價值。」為培養孩子從小閱讀中醫經典,書中少了註釋,小孩較難領悟其意涵。莊昭龍困惑地問:「老師,什麼是學術價值?」王邦雄說:「這很難解釋,來讀碩班吧!」 因此他選擇就讀淡江,並接續攻讀博班。在撰寫書籍的過程中,他認為最困難的是要了解其中真意,古文密密麻麻,無標點符號,讀起來較困難,需要花費許多心力。「《黃帝內經》號稱中醫盛典,若我不完全理解,又如何去判定。」不懂就遍尋古籍版本持續讀到懂為止。 莊昭龍提到,解開幾千年來的文化真理並精深其道,對他來說是件自得其樂的事情。他計畫未來繼續註解《傷寒論》和《論語》,期許能夠傳授真正的修行工夫給學生,並將中醫和華夏文化發揚光大。
2021/11/01
【記者陳品樺淡水校園報導】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於10月復辦的項目中,本校繼田徑及空手道續創佳績後,運管三鄧皓云於27日勇奪軟式網球一般男生組單打冠軍,連霸成功,31日軟網隊則再獲得一般男生及女生組團體雙季軍,本校代表隊於今年全大運賽事共抱回4金1銀6銅。 軟網教練,體育處助理教授趙曉雯認為,總是以穩扎穩打的心態對待每場比賽的鄧皓云,賽前都會特別去觀察下一場對手的狀態,藉由知己知彼力求更好的表現,這次的比賽雖是他較沒信心的紅土球場,但他依舊擁有穩定表現而拿到好成績。趙曉雯坦言,疫情期間校內外的網球場甚少開放,導致技術訓練無法正常進行,僅能督促選手在宿舍進行自我訓練來維持基本體能狀態。此外,戴口罩進行訓練亦是一大挑戰,無論對教練或選手而言,都是需要克服的困難點。去年(2020)全大運軟網代表隊獲得2金1銀1銅的優異成績,因此學校在提報教育部「推動學校運動團隊發展計畫」時特別將軟網隊納入計畫中,協助添購訓練器材,也明顯提升了選手們的訓練品質。 鄧皓云表示,本次的賽程因疫情延期至10月底才比賽,導致練習計畫及狀況都有點被打亂,而練球時為配合防疫規定配戴口罩,真的非常不舒服,但我們總算都挺過來了。這次的四強賽有點驚險,差兩顆球就會輸掉比賽,還好後來有穩住並找回節奏,慢慢追回分數,進而超前,這情況跟上一屆有點類似,因為有前次的經驗,讓我更有辦法在這次的比賽即時做出調整,並順利拿下金牌。
2021/10/30
【記者林靖諺淡水校園報導】110學年度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10月30日上午9時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有蓮國際廳舉行,本次主題為「AI+永續=∞:接軌國際˙智慧未來˙永續發展」,驚聲國際會議廳及覺生國際會議廳同步視訊會議,校長葛煥昭、董事長張家宜、四位副校長與一、二級單位主管、秘書、教師等,逾260人到場參與。 張董事長開幕致詞指出,未來工作將走向智慧趨勢,近兩年受疫情影響,也更加速企業採用新技術及數位轉型,許多傳統工作將消失,同時也出現新興工作像綠能經濟、醫療照護等,都是未來的重點,「我們要讓學生知道工作的可能性是無限的,同時使全校同仁了解AI及永續發展,全力推動。」葛校長首先說明本次主題「AI+永續=∞」的定義,無限符號代表無限的未來及可能性,其次提到SDGs的三大面向:「經濟成長」、「環境保護」及「社會進步」,不管如何發展,在任何國家都適用。「本校以『永續』為核心理念,整合在地、國際、智慧、未來等要素,運用『AI技術與雲端服務』做為創新的策略工具,以達成『共創大淡水,智慧大未來』的願景。」 本次研討會共安排7場專題演講,首場由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以「數位轉型˙全球話題」為題分享,他認為在「數位轉型」中,更要注重轉型,並以微軟公司在這幾年中,從「任務」、「策略」、「文化」三方面著手,透過轉型克服智慧手機出現所帶來的產業危機,「希望微軟轉型成功案例能夠激勵臺灣的企業、學校、政府,證明這是大家都做得到的。」他認為,現今臺灣企業缺乏轉型意識,這不只是個議題,而是迫切要去重視的。 接下來6場專題演講,分別為學術副校長何啟東「永續發展之教學與研究」、行政副校長莊希豐「AI與永續發展之行政與服務」、國際事務副校長王高成「學生雙語化學習策略與作法」、蘭陽副校長林志鴻「蘭陽校園智慧未來轉型發展」、資工系教授張志勇「教師增能~讓我們將AI帶進課堂」以及商管學院院長蔡宗儒「永續治理學程規劃與未來展望」。下午則由學術、行政、國際事務、蘭陽四位副校長帶領,分別以「如何精實教學與突顯亮點研發,實踐永續發展目標?」、「如何在行政服務方面多方運用AI及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如何提升全英語教學與學習成效,推動雙語化學習目標?」、「在高齡化趨勢下,本校如何以精準智慧健康未來進行轉型發展?」為主題進行討論,並發表討論結果。 綜合座談由葛校長主持,教育學院秘書單文暄提出關於資訊系統的應用與更新問題,資訊長郭經華回應將逐漸改善。葛校長於閉幕式中指出,學校發展實際上以「永續」為目標,以「AI」為工具,應從教學研究、行政服務等部分逐漸落實。張董事長則認為此次研討會十分成功,認為主題選得恰當且落實,討論內容也聚焦於主題上,接著提到「永續」跟「全品管」的精神是一樣的,只是全品管是「執行方法」,永續則是而要了解並落實在課程教學及行政服務上。最後提到「顧客滿意」與「持續改善」,則須依據滿意度調查來進行改善。
2021/10/25
【淡江時報潘劭愷報導】本校覺生紀念圖書館與東吳大學、銘傳大學圖書館10月14日於本校覺生國際會議廳,聯合舉辦「第一屆臺灣Alma使用者會議暨雲端圖書館服務平台實務研討會」,目前使用Alma雲端服務平台的國內大學圖書館同仁、廠商及代理商代表、以及國內外專家學者逾200人參與。 上午舉行使用者會議,圖書館館長宋雪芳致詞時指出,Alma平台符合目前圖書館對於科技與雲端的需求,透過其應用程式界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可進行延伸功能的使用,算是個「成長的有機體」,獲得許多世界知名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哈佛、牛津、劍橋等採用,但由於國內使用時間仍短,希望透過使用者會議的召開以凝聚共識,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同時提升Alma在臺灣地區的服務品質,促進圖書館的業務發展。 使用者議題交流前,宋雪芳先提出「速度」、「穩度」及「解決問題即時性」三個問題,接著由各校提出相關使用經驗與問題的分享,包括引進Alma系統後的優點,包括共建共享、大數據的目標性分析及統計的運用、程式的功能與服務的擴充引領館員的成長、成本的降低、與校務系統及單一認證系統的介接、查詢他校館藏更為方便、借還書免換證等,當然也有館員的持續教育訓練、薦購的功能過於簡化,無法配合學校政策進行更新、專業特色的介接、整合介面資源的功能、館際代借代還的政策依據、維護費用增加、速度慢、個資資安保存等議題。不過各校對於引進Alma系統多表示肯定態度,也希望藉以提升圖書館的功能性,讓所有的讀者有感。 本次會議更與原廠(Ex Libris)副總裁暨亞太地區銷售副總裁Osher Gilinsky透過視訊進行溝通,由宋雪芳代表提供各使用學校於目前遇到的問題。Osher Gilinsky回應近年該公司持續與臺灣用戶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也特別安排與臺灣相關的服務團隊出席本次會議,希望藉由交流了解用戶們的需求及問題。「關於用戶所期待的教育訓練,我們很樂意協助安排;至於連線速度與穩定度,後續也將由專人協助,透過比較有結構化的方式來處理;其餘問題則交由相關單位優先處理,希望能與臺灣用戶共同成長。」之後Osher Gilinsky與「Ex Libris國際使用者交流會議」(IGeLU)主席Dave Allen共同分享Alma用戶群組運作及合作經驗,並由代理商飛資得系統科技公司總經理江思嫺進行簡報,說明系統未來發展。 下午雲端圖書館服務平台實務研討會,則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分享Alma系統的實務經驗及圖書館資訊系統最新發展趨勢,同時開放線上同步進行,提供國內60所公私立大學相關人員參與。
(文/大傳系教授王慰慈)本校獲教育部補助「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淡水好生活-學習型城鄉建構計劃」,其中文學院大眾傳播學系於110年10月16日(星期六),於淡江大學傳播館O202舉辦「第九屆大淡水《環保志》紀錄片放映發表會」。本屆主題為《環保志》,走訪8位與環境保育工作相關的人士,紀錄這群拍攝對象的工作內容及理念。 活動開場由本校何啟東學術副校長致詞,何副校長表示:感謝黃瑞茂主任讓學生們認識大淡水計畫,也感謝王慰慈老師指導學生完成影片的拍攝。希望大傳系學生能夠畢業後傳承淡水的美好,大一進來(學校)是淡江人,大四畢業是淡水人,並在最後祝願成果展圓滿成功。 前淡水鎮長長蔡葉偉也說明:自從《人物志》成為受訪者之一後,一直與本校維持良好聯繫,透過紀錄片成果展,能夠檢討與反省過往所制定的政策有否對環境做成破壞。 紀錄片指導老師王慰慈教授表示:今年是特別的一年,疫情之下導致學生難以找到受訪對象,衷心感謝每一位願意受訪、出席的嘉賓。除了疫情所帶來的挑戰,王教授也提到學生對於今年的主題不太熟悉和了解,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解決學生的問題,但是成果展依然在有限的時間內成功舉辦,王教授表示非常感恩。 今年的《環保志》結合人物紀錄片和專題紀錄片的特質,從能源資源、水資源、水上垃圾、生態教育、觀光農場等,並邀請到7位影片受訪者出席本次成果發表會,當中包括:推廣環保教育有成的八里米倉國小校長林愛玲、致力發展智慧綠能社區和公民發電廠的許慧明、從大自然中取材的童軍老師蕭妘羽、推動社區環保行動和河川生態整治的陳建志、利用業餘帶着社區學員走入大自然的無患子(鄭文欽)、以綠電和魚菜共生提倡永續發展價值的李鎮榮、著重保護程氏古厝的謝德錫老師。 同學們映後上台分享所學到的經驗,以及拍攝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事件,綠色米倉製作人嚴紫盈同學說明:環保一直是世界關注的議題之一,米倉國小讓製作團隊大開眼界,小朋友對環保的投入和熱誠深深打動了我們,希望米倉國小的理念能夠一直傳承下去。受訪者上台共同稱讚大傳系學生的影片非常感動,其中米倉國小林愛玲校長受到影片所感動,分享感想時一度哽咽:感謝同學們的採訪,讓更多人認識米倉國小,希望小孩子之後能夠發揮他們的影響力,宣揚環保的概念和意識。 致力發展智慧綠能社區和公民發電廠的許慧明先生也表示:「紀錄片做得非常好,感謝製作團隊採訪,紀錄片對發展綠能是最好的支持、鼓勵和鞭策,我永遠都會記得洛涵同學,你們是最棒的製作團隊。希望日後,綠能合作社也能夠與淡江大學合作,找出適合的屋頂建立公民電廠。」 由於今年5月,本土疫情迅速飆升的關係,原訂6月的成果展不斷延後,終於在10月16日圓滿結束,感謝大傳系36屆44位大三學生、1位資傳系學生、2位大傳系大四擔任服務學習的行政助理、8位協力指導、大傳系研究所USR助理許閔翔同學。在8個月共同完成8部紀錄片、8篇專訪、以及各組拍攝人物的精選劇照和工作照30張、FB的報導。
【淡江時報訊】全英語教學推動中心籌備處10月17日舉辦「全英語教學助理研習營」,全程透過MS Teams以英語進行,共20位教學助理參與。國際事務副校長王高成致詞時說明,本校獲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補助,為使全英語教學(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EMI)課程能發揮教學效益,特別補助授課教師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TA)期望這些由國際事務學院EMI授課教師舉薦的助理們能認真研習及協助教學。 活動籌辦人英文系副教授林銘輝說明,為使EMI課程順利推動,TA的養成相當重要,該研習營目的在於專注培養其心態、知能、英語溝通力,以從旁協助EMI課程教學之展開,他也鼓勵EMI TA未來多參與中心舉辦的研習及社群活動,以精進學科專業及英語力。 研習營由EMI專業講師張育聖擔綱主講,從人格特質、學習風格、及真實案例切入,並藉由活動帶出EMI TA之責任與角色,及如何協助EMI課程之教學互動與科技教育應用。參與的教學助理們大多肯定活動的內容,感謝主辦單位的安排及講師的分享,讓他們能夠學到更多協助教學方法及工具的應用,也更清楚在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將會好好的將其運用在課堂上,協助教師們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成效。
【淡江時報記者汪姵萱、陳子涵報導】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於10月21日蒞臨本校,在驚聲國際會議廳以Slido科技互動式QA提問方式與現場、線上師生進行「數位思維與新創人文」演講。數位相關議題,對於近幾個月來因疫情產生的遠距教學,唐鳳講述:「這是能跨界、跨領域的學習方式,人不會困在自己的時區,全世界能搜尋到的都是學習圈和資源。」 文學院院長林呈蓉致詞表示,人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規,「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AI世代的到來,文學院師生要思考該如何定位?面對世代轉變,人也要跟著改變。」因此特別邀請唐鳳演講,他隨時與觀眾保持互動,使演講內容隨著師生提問,教育議題、數位議題、同時結合網路科技的運用,唐鳳幾乎有問必答,他說自己從14歲以後離開學校場域,很珍惜現在能面對面上課的情境。 而關於AI,唐鳳認為AI智慧只是輔具,不是用於取代特定產業,而是幫助並配合人類應用的輔助工具,也能作為一種思考訓練,「且AI科技運行若和人類價值有所違背,我們可以自行調整,因為科技發展是需要配合人類需求的,不是人類迎合科技。」如流利的翻譯,現在也可以機器取代,但個人學習經驗無可取代。中文三楊紫均表示:「這場演講給我很棒的啟發,人文是領導,把理想走成現實。身處在這個世代,這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我們努力讓自己看到世界,同時也努力讓世界看到我們。」 也有同學提出對未來感覺渺茫的問題,唐鳳以自身經驗說明,自己每天起床時也是覺得未來渺茫,但會察覺到今日與昨日的不同,每天都會學習到新知識,如瞭解社會或環境問題後,加以探索或創造,也許能找出新的想法或更好的解決方式,「每天多一點創新,如同星星是真的,連結成星座是人類虛擬的,星星之間如何連線?都是我們能創造的新價值。」 演講過後,由林呈蓉、工學院暨AI創智學院院長李宗翰陪同,參訪AI創智學院實境場域設施,現場與機械系智慧工廠同步連線,透過MR頭戴顯示裝置,說明廠內的智慧加工設備和操作方式,並介紹本校虛實混搭的技術應用;唐鳳也體驗「魔鏡之旅」的人臉辨識等AI技術應用,感受人工智慧所帶來的樂趣。參訪中,不少學生看到唐鳳,紛紛上前合照,唐鳳來者不拒,展現親和力。李宗翰表示,感謝唐鳳能參訪AI創智學院相關設施,了解本校培育學生具備人工智慧的應用人才。機械三同學們分享,能與唐鳳一同參訪AI實境場域感覺很新鮮,很親切。
【淡江時報記者麥嘉儀報導】化學系系主任陳曜鴻、副教授陳銘凱、教授王伯昌及兩名校友蔡東翰、劉宜昌共同獲得中華民國專利:「蛋黃油脫色脫味之製備方法」,專利權期間自今年10月1日起至2039年12月30日止。陳銘凱說:「日本的純馬油也是無臭無色,期許本發明能夠成為蛋品界的馬油,在應用上與馬油可以並駕齊驅。」 陳曜鴻說明,當初是王伯昌牽線,廠商邀請本校完成關於「卵殼膜」的產學研究,而研究「蛋黃油」是被前次研究激發的,蛋黃油對於發炎有很好的消炎功效,不過,因其顏色及味道比較重,難以使用在相關產品中,所以由三位教師共同思考如何改變,結合理論與應用。陳曜鴻坦言:「此次專利通過原因是技術提升,以往有不少關於蛋黃油的研究,但無法做到無色無味,本校透過研究做到了。」未來應用可更為廣泛,如用於化妝品及藥品中。 他感謝陳銘凱、化學系生化組及尖端材料科學學位學程同學的參與,目前正進行推廣及技術轉移,證明本校也可以做出成品,廠商再進行改良製造出新產品,最終可以造福社會。陳銘凱分享,一開始研發是參考雞油的做法沒有成功,當時的化學系大學部學生蔡東翰(唸清大生技所)校友提出參考精油的方式得到啟發,最終與化學系碩士生劉宜昌做出成品。 化學系師生齊力獲得此項新專利,陳曜鴻提及,因與學生共同努力獲得成功,借此技術證明學校不只有理論,而是可以產出成品的,同時希望以專利啟發同學,課本上的資訊真的有用。陳銘凱坦言當時不是很有把握,不知道如何進行,「如果有五成的機會就值得嘗試,也應給予學生多一點發揮空間,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創意。」